介溪相公見贈次韻

不才黽勉從王事,戎馬驅馳南北仍。 意氣本非投筆客,生涯聊似出山僧。 兵謀豈足窺韜豹,國士猶慚賦大□。 賴有廟謨曾密授,海氛應見計時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黽勉(miǎn miǎn):勉力,努力
戎馬(róng mǎ):指戰馬,泛指軍隊
韜豹(tāo bào):指隱藏自己的才能和計謀
賦大□:原文殘缺,應爲「賦大士」

翻譯

我雖然不才,但努力從事王事,像戰馬一樣南北奔波。本來並非以投筆從文爲志向,生活卻像出家修行的僧人一樣。軍事謀略怎能窺視隱藏才智的人,國士們還不如我在賦詩方面自慚形穢。多虧廟謨曾經悄悄傳授,海內風雲應該看得清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唐順之對自己不才的認知,但他卻在從事王事中努力奔波,表現出一種不甘平庸的精神。詩中通過對自身的自省,展現了一種豁達與淡泊的境界,同時也表現出對國家興亡的關切和對人生道路的思考。整體氛圍清新脫俗,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的高尚情操和追求。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