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生之臨邛省州守叔父獻甫

· 徐熥
西北胡笳不斷吹,送君南浦淚如絲。 荊門樹影雲中盡,巫峽猿聲月下悲。 客路裝輕懷匕首,驛樓燈現望峨眉。 天涯何處能相憶,孤館殘更夢覺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胡笳(hú jiā):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於笛子,常用來表達邊塞的哀愁。
  • 南浦:泛指送別的地方。
  • 荊門:地名,位於今湖北省。
  •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位於今重慶市。
  • 匕首:短劍,常作爲防身或刺殺的武器。
  • 峨眉:山名,位於今四川省,這裏可能指代遠方的景象。

翻譯

西北邊疆的胡笳聲不斷傳來,我送你到南浦,淚水如絲般細密。 荊門的樹影在雲中漸漸消失,巫峽的猿聲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悲涼。 你輕裝上路,懷中藏着匕首,我在驛站的燈火中遠望峨眉山。 在這遙遠的天涯,何時能再相憶,只有在孤館中,殘更夢醒時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時的深情與旅途的孤寂。詩中,「胡笳」、「荊門」、「巫峽」等詞語勾勒出一幅邊塞與旅途的淒涼畫面,增強了離別的哀愁氛圍。通過「淚如絲」、「月下悲」等表達,詩人深刻傳達了與親友分別時的不捨與對未來的憂慮。末句「孤館殘更夢覺時」更是以夢境的醒來,象徵了思念之情的深切與無法平息。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徐熥在表達離別之情時的細膩與深刻。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