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評事涉秦居士系見訪郡齋即同賦中字
軺車忽枉轍,郡府自生風。
遣吏山禽在,開樽野客同。
古牆抽臘筍,喬木颺春鴻。
能賦傳幽思,清言盡至公。
城欹殘照入,池曲大江通。
此地人來少,相歡一醉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軺車(yáo chē):古代一種輕便的馬車。
- 枉轍:指不按常規路線行走,特地繞道。
- 開樽:打開酒器,準備飲酒。
- 颺(yáng):飄揚,飛揚。
- 能賦:擅長作詩。
- 清言:高雅的言談。
- 至公:至高無上的公正或道德。
- 城欹(qī):城牆傾斜。
- 殘照:夕陽的餘暉。
- 池曲:池塘的彎曲處。
翻譯
輕便的馬車突然繞道而來,郡府因此自生風雅。 派遣的吏員與山中的禽鳥相伴,打開酒器與野外的客人共飲。 古老的牆邊抽出了新筍,高大的樹木上春鴻飄揚。 擅長作詩的人傳達了幽深的思緒,高雅的言談盡顯至高的公正。 城牆傾斜,夕陽的餘暉斜射而入,池塘的彎曲處與大江相通。 這個地方人跡罕至,我們在此歡聚一堂,一醉方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張評事和秦居士在郡齋相聚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人物活動的敘述,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詩中「古牆抽臘筍,喬木颺春鴻」等句,以生動的意象表達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而「能賦傳幽思,清言盡至公」則體現了詩人對高雅文化和道德理想的追求。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自然美景的珍視。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
戴叔倫的其他作品
- 《 送前上饒嚴明府攝玉山 》 —— [ 唐 ] 戴叔倫
- 《 和李相公勉晦日蓬池遊宴 》 —— [ 唐 ] 戴叔倫
- 《 漢南遇方評事 》 —— [ 唐 ] 戴叔倫
- 《 撫州對事後送外生宋垓歸饒州覲侍呈上姊夫 》 —— [ 唐 ] 戴叔倫
- 《 同兖州張秀才過王侍御參謀宅賦十韻 》 —— [ 唐 ] 戴叔倫
- 《 和河南羅主簿送校書兄歸江南 》 —— [ 唐 ] 戴叔倫
- 《 古意 》 —— [ 唐 ] 戴叔倫
- 《 與虞沔州謁藏真上人 》 —— [ 唐 ] 戴叔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