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涼

· 韓偓
爐炭燒人百疾生,鳳狂龍躁減心情。 四山毒瘴乾坤濁,一簟涼風世界清。 楚調忽驚悽玉柱,漢宮應已溼金莖。 豪強頓息蛙脣吻,爽利重新鶻眼睛。 穩想海槎朝犯鬥,健思胡馬夜翻營。 東南亦是中華分,蒸鬱相凌太不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爐炭:指火爐中的炭火。
  • 鳳狂龍躁:比喻心情極度不安。
  • 四山毒瘴:指四周山中的瘴氣,瘴氣是熱帶原始森林裏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主要原因就是無人有效地處理動物死後的屍體,加上熱帶氣溫過高,爲瘴氣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 乾坤:天地。
  • (diàn):竹蓆。
  • 楚調:楚地的音樂。
  • 玉柱:指琴瑟等樂器的弦柱。
  • 漢宮:指漢代的宮廷。
  • 金莖:指宮廷中的銅柱,常用來支撐宮殿的屋頂。
  • 豪強:指強橫霸道的人。
  • 蛙唇吻:比喻說話聲音大而粗魯。
  • (hú):一種猛禽,即隼。
  • 海槎:指航海用的木筏。
  • 朝犯鬥:指早晨航行時挑戰北斗星的方向,比喻冒險航行。
  • 胡馬:指北方的遊牧民族的馬。
  • 夜翻營:指夜間突襲敵營。
  • 蒸鬱:悶熱潮溼。
  • 相凌:相互侵擾。

翻譯

爐中的炭火使人百病叢生,心情因鳳狂龍躁而減損。四周山中的毒瘴使得天地顯得渾濁,但一席涼風卻讓世界變得清新。楚地的音樂突然讓我感到淒涼,彷彿玉柱都要斷裂;漢宮的景象應該已經讓金莖溼潤。強橫的人突然停止了他們粗魯的言辭,清爽的感覺重新讓鶻的眼睛明亮起來。我安穩地想象着早晨乘海槎挑戰北斗星的冒險,或是思索着胡馬在夜間翻越敵營的壯舉。東南方也是中華的一部分,但那裏的悶熱潮溼相互侵擾,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涼爽氣候的渴望和對炎熱環境的厭惡。通過對比「爐炭燒人」與「一簟涼風」,詩人表達了對清新世界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鳳狂龍躁」、「四山毒瘴」等,形象地描繪了炎熱帶來的不適和心情的煩躁。後半部分則通過「楚調」、「漢宮」等文化符號,以及對「豪強」和「鶻眼睛」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清爽、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強橫現實的批判。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深刻感受。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