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春夕旅懷

· 羅鄴
幾年棲旅寄西秦,不識花枝醉過春。 短艇閒思五湖浪,羸蹄愁伴九衢塵。 關河風雨迷歸夢,鐘鼓朝昏老此身。 忽向太平時節過,一竿持去老遺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秦:指長安,今陝西西安一帶,古屬秦國。
  • 五湖:泛指江湖。
  • 羸蹄:瘦弱的馬蹄,比喻旅途的艱辛。
  • 九衢:指四通八達的道路,這裡指繁華的都市。
  • 關河:關隘和河流,指邊疆。
  • 鍾鼓:古代用於報時的鍾和鼓,這裡指時間的流逝。
  • 太平時節:指和平時期。
  • 一竿:指漁竿,比喻隱居生活。
  • 遺民:指改朝換代後不仕新朝的人。

繙譯

幾年間,我寄居在長安,春天裡卻未能醉心於花枝。 小船上,我閑思著五湖的波浪,瘦弱的馬蹄卻愁於陪伴在繁華的都市塵埃中。 關隘和河流的風雨讓我迷失了歸鄕的夢,鍾鼓聲中,我在這朝昏交替中老去。 忽然間,我度過了和平的時光,手持一竿,成爲了一個老去的遺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長安生活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西秦”、“五湖”、“九衢”等詞語勾勒出了詩人的生活環境和心境。通過對比“短艇閑思”與“羸蹄愁伴”,詩人表達了對自由江湖生活的渴望和對都市繁華的厭倦。末句“一竿持去老遺民”更是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想要遠離塵囂,過上隱居生活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羅鄴

羅鄴

唐末餘杭人,一說蘇州吳縣人。羅隱族弟。累舉進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韋莊奏,追賜進士及第,贈官補闕。工詩,尤長七律。懿宗鹹通、僖宗乾符中,與羅隱、羅虯合稱“三羅”。有集。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