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處士宅會別

相邀寒影晚,惜別故山空。 鄰里疏林在,池塘野水通。 十年難遇後,一醉幾人同。 復此悲行子,蕭蕭逐轉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處士:古代稱有學問而又不做官的人。
  • 寒影:寒夜中的影子。
  • 故山:指故鄉的山。
  • 疏林:稀疏的樹林。
  • 野水:指自然流淌的河水。
  • 難遇:難以再遇到。
  • 行子:出行的人。
  • 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翻譯

相約在寒冷的夜晚,影子相伴,我們珍惜這別離時刻,故鄉的山顯得空蕩。 鄰近的稀疏樹林依舊,池塘與野外的河水相連。 十年難得再相逢,一醉之中又有幾人能同享? 再次爲這出行的遊子感到悲傷,他如同蕭蕭風聲中的轉蓬,隨風飄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在寒夜中的離別場景,通過對周圍自然景物的描寫,加深了離別的淒涼氛圍。詩中「十年難遇後,一醉幾人同」表達了人生難得相聚的感慨,而「復此悲行子,蕭蕭逐轉蓬」則抒發了對漂泊不定生活的無奈與哀愁。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傷。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