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即席

· 韓偓
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 桂兔韜光雲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煙空但仰如膏潤,綺席都忘滴砌聲。 更待今宵開霽後,九衢車馬未妨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夜:即元宵節之夜。
  • 亞元正:僅次於春節。
  • 絲雨:細雨。
  • 霏霏:形容雨雪紛飛。
  • 桂兔:指月亮,傳說中月宮有桂樹和玉兔。
  • 韜光:隱藏光彩。
  • 雲葉:雲片,雲朵。
  • 燭龍:神話中的神獸,能銜燭以照亮黑暗。
  • 銜耀:含着光輝。
  • 月輪:圓月。
  • 如膏潤:比喻雨水滋潤如油。
  • 綺席:華美的宴席。
  • 滴砌聲:雨水滴在臺階上的聲音。
  • 開霽:雨過天晴。
  • 九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 車馬:指行人車馬。

翻譯

元宵節的夜晚,其清雅的景緻僅次於春節。細雨綿綿,直到傍晚還在飄灑。月亮隱藏在厚重的雲層中,彷彿桂樹下的玉兔收斂了光芒。而神話中的燭龍卻含着光輝,使得圓月顯得格外明亮。煙霧瀰漫的天空,人們只能仰望,感受那如油般的雨水滋潤。在華美的宴席上,人們都忘記了雨水滴在臺階上的聲音。更期待今夜雨過天晴之後,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行人車馬不妨繼續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宵節夜晚的景象,通過對比春節的盛況,突出了元宵節的清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桂兔韜光」、「燭龍銜耀」,巧妙地描繪了月夜的神祕與美麗。同時,通過對雨水的細膩描寫,表達了人們對雨後天晴的期待,以及對節日夜晚活動的美好向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節日夜晚的獨特感受。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