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孫蕡
洞庭木葉下,悲吹激微寒。 美人倚修竹,凝睇九疑山。 層雲沒遠巘,軒車絕來還。 既懷文玉佩,復採澧水蘭。 結言欲有贈,天路遠險艱。 沉憂坐將老,歲月銷令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洞庭: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省北部。
  • 木葉:樹葉。
  • 悲吹:悲傷的風聲。
  • 微寒:輕微的寒意。
  • 美人:指理想中的女性或所思之人。
  • 修竹:高高的竹子。
  • 凝睇(dì):凝視。
  • 九疑山:山名,位於今湖南省境內,傳說中舜帝葬於此。
  • 層雲:重疊的雲層。
  • 遠巘(yǎn):遠處的山峯。
  • 軒車:古代的一種輕便馬車。
  • 文玉佩:裝飾有文彩的玉佩,象徵着高貴和美好。
  • 澧水蘭:澧水流域的蘭花,澧水是湖南省的一條河流。
  • 結言:約定。
  • 天路:比喻高遠難達的境界或地方。
  • 沉憂:深沉的憂愁。
  • 銷令顏:消磨青春容顏。

翻譯

洞庭湖畔,樹葉紛紛落下,悲傷的風聲激起了輕微的寒意。 理想中的女子倚靠着高高的竹子,凝視着遠方的九疑山。 重疊的雲層遮住了遠處的山峯,輕便的馬車再也沒有回來。 她既懷抱着裝飾華美的玉佩,又採摘了澧水邊的蘭花。 想要有所贈予,但天路遙遠且艱險。 深沉的憂愁讓她坐等老去,歲月無情地消磨了她的青春容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秋日洞庭湖畔的景象,通過「木葉下」、「悲吹」等意象傳達了深秋的淒涼與哀愁。詩中的「美人」形象,既是詩人情感的寄託,也是對理想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她凝視遠方的九疑山,象徵着對遙遠理想的嚮往。然而,現實的「天路遠險艱」使得這份嚮往變得遙不可及,加深了詩中的憂愁氛圍。最後,「沉憂坐將老,歲月銷令顏」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美好事物難以長存的無奈與感慨。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