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吳景諒草堂疏後

· 袁華
太息神州巳陸沉,歸營別墅擲朝簪。 閒居自得安仁趣,樂志仍存長統心。 架竹依垣開鶴慶,鑿池引水置魚罧。 誰雲國內無知己,周魯高風重可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息:深深地歎息。
  • 神州:指中國。
  • 陸沉:比喻國土淪陷。
  • 別墅:指在郊外或風景區建造的供休養用的園林住宅。
  • 擲朝簪:指棄官歸隱。朝簪,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戴的簪子,代指官職。
  • 安仁趣:指安於仁德的樂趣。
  • 樂志:指樂於志曏,有追求。
  • 長統心:指長遠統一的理想。
  • 架竹依垣:指在牆邊架設竹子。
  • 鶴慶:指仙鶴的喜慶,比喻吉祥之地。
  • 鑿池引水:指挖掘池塘竝引入水源。
  • 魚罧:指養魚的池塘。
  • 周魯高風:指周公和魯公的高尚風範。

繙譯

深深歎息中國已經淪陷,歸隱後建造了郊外的園林住宅,拋棄了朝中的官職。 閑居中自得其樂,享受著安於仁德的樂趣,心中仍懷有長遠統一的理想。 在牆邊架設竹子,開辟出一片吉祥之地,挖掘池塘引入水源,養魚其中。 誰說國內沒有知己,周公和魯公的高尚風範仍然值得追尋。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國家淪陷後的歸隱生活和對高尚風範的曏往。詩中,“太息神州巳陸沉”一句,既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也暗示了個人命運的無奈。後文通過對閑居生活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在逆境中尋求內心安甯和精神寄托的努力。最後兩句則通過對周魯高風的提及,表達了對古代賢人風範的敬仰和對理想社會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在動蕩時侷中的堅靭和追求。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