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樂
成都賈客向人語,黎州多風雜多雨。
雪山萬古長不消,山下四時風氣暑。
竹林西畔是雲南,不論冬夏披氈衫。
蠻官見客花布襖,村婦背鹽青竹籃。
繩橋跨澗石巀嶪,部落馬蹄皆灌鐵。
引筒貫索通客行,插木入崖防棧絕。
郫筒酒熟蠻人歌,太平今喜無兵戈。
懸車不戍相公嶺,賣馬安行大渡河。
牛纓換貸躋邛笮,路出彭門緣劍閣。
火井秋篁截洞簫,幾腔吹作雲南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黎州:古地名,在今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一帶。
- 雪山:指四川西部的大雪山。
- 氈衫:用羊毛或其他動物毛製成的衣物,保暖性能好。
- 蠻官: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官員的稱呼。
- 繩橋:用繩索搭建的橋樑。
- 巀嶪(jié yè):形容山勢險峻。
- 筒酒:一種用竹筒盛裝的酒。
- 懸車:古代指懸掛的戰車,這裏指不再駐守。
- 相公嶺: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牛纓:牛的繮繩。
- 邛笮(qióng zuó):古地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帶。
- 火井:指四川的天然氣井。
- 洞簫:一種樂器,用竹子製成,有多個音孔。
翻譯
成都的商人對人講述,黎州這個地方風多雨也多。雪山萬古不化,山下四季卻炎熱如暑。竹林西邊就是雲南,那裏的人不論冬夏都穿着氈衫。當地的官員見客時穿着花布襖,村婦揹着鹽用青竹籃。繩索橋橫跨在險峻的澗水上,部落裏的馬蹄都用鐵灌注。用竹筒和繩索引導行人通行,插木頭入崖以防棧道斷裂。
郫縣的竹筒酒熟了,當地的蠻人唱歌慶祝,現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不再駐守相公嶺,賣馬的人可以安心地過大渡河。用牛纓換取貨物,沿着邛笮的路,經過彭門,沿着劍閣。火井旁的秋竹被截成洞簫,幾腔吹奏出雲南的樂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時期成都至雲南一帶的風土人情。通過商人的口述,詩人展現了黎州的自然環境、雲南的民族服飾、當地的生活習俗以及交通狀況。詩中「雪山萬古長不消」一句,既表達了雪山的壯麗,也暗示了雲南地區的氣候特點。後文通過描述當地人的服飾、交通方式以及太平盛世的景象,展現了當時西南邊疆的寧靜與和諧。結尾的「火井秋篁截洞簫,幾腔吹作雲南樂」則巧妙地將當地的自然景觀與音樂文化結合,傳達出一種淳樸而悠揚的民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