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筠軒爲源上座題
篁竹本修修,僧房分外幽。
祇園栽未合,因地養初稠。
苦節頭陀行,虛心般若舟。
禪餘金粉落,定起籜龍抽。
渭葉慈雲護,湘枝法雨流。
斜穿瘞雁塔,高過講經樓。
色映菩提靜,陰連薝蔔浮。
軍持澆記日,山偈刻知秋。
掛衲疏螢入,煎茶病鶴愁。
個繁教略洗,籬缺更須求。
臘紀應同祖,清緣或共修。
移牀看翠葆,斫汗試銀鉤。
玉版供香積,漁竿拂石頭。
風幡搖瑣碎,月磬和蕭颼。
閱歲開荒徑,尋盟到野鷗。
閒門邀蔣詡,精舍候王猷。
石上攤棋局,林邊列酒甌。
素琴調白雪,彩筆畫滄洲。
興與梅花共,心同造物遊。
更須三內翰,飛錫問揚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篁竹:竹子的一種,這裏泛指竹子。
- 修修:形容竹子挺拔的樣子。
- 祇園:指佛教寺院。
- 稠:茂密。
- 苦節:指僧人苦行的生活。
- 頭陀:指苦行僧。
- 般若:佛教術語,指智慧。
- 禪餘:禪修之餘。
- 籜龍:竹筍的別稱。
- 渭葉:指渭水邊的竹葉。
- 湘枝:指湘江邊的竹枝。
- 瘞雁塔:埋葬雁的塔,這裏指寺院中的塔。
- 講經樓:寺院中講經的地方。
- 菩提:佛教術語,指覺悟。
- 薝蔔:一種香花。
- 軍持:僧人用的水瓶。
- 山偈:山中的佛經頌詞。
- 掛衲:僧人掛着的袈裟。
- 煎茶:煮茶。
- 個繁:指竹子的繁茂。
- 臘紀:佛教中的戒臘,指僧人的戒齡。
- 清緣:清淨的因緣。
- 翠葆:翠綠的竹葉。
- 斫汗:砍竹子。
- 銀鉤:指竹子的形狀像銀鉤。
- 玉版:指竹子的質地堅硬如玉。
- 漁竿:釣魚竿。
- 風幡:風吹動的旗幟。
- 月磬:月下的磬聲。
- 瑣碎:細小零碎。
- 蕭颼:風聲。
- 閱歲:經歷歲月。
- 尋盟:尋找同道。
- 蔣詡:人名,可能指某位僧人或文人。
- 王猷:人名,可能指某位僧人或文人。
- 酒甌:酒杯。
- 素琴:無裝飾的琴。
- 彩筆:有顏色的筆。
- 滄洲:指隱居的地方。
- 造物:指自然界。
- 三內翰:指三位文人。
- 飛錫:僧人云遊。
翻譯
竹子本來就挺拔,僧房顯得格外幽靜。 寺院裏栽種的竹子還未完全長成,但已經茂密。 僧人的苦行生活,如同虛心的智慧之舟。 禪修之餘,金粉般的竹葉飄落,定心之後,竹筍開始抽出。 渭水邊的竹葉和湘江邊的竹枝,彷彿被慈雲和法雨所護佑。 竹葉斜穿埋葬雁的塔,高過講經的樓。 竹子的顏色映襯着菩提的靜謐,陰影連綿如同薝蔔花浮動。 用軍持水瓶澆水記日,山中的佛經頌詞刻知秋意。 僧人的袈裟掛着,疏疏落落的螢火蟲飛入,煎茶時病鶴顯得憂愁。 竹子的繁茂需要略加修剪,籬笆的缺口更需要修補。 戒臘的記錄應與祖師相同,清淨的因緣或許可以共同修持。 移動牀榻觀賞翠綠的竹葉,砍竹子嘗試銀鉤般的形狀。 玉版般的竹子供奉香積,漁竿輕拂石頭。 風幡搖動細碎,月下的磬聲與風聲和諧。 經歷歲月開闢荒徑,尋找同道到野鷗所在。 閒門邀請蔣詡,精舍等候王猷。 石上攤開棋局,林邊排列酒杯。 無裝飾的琴調奏白雪,彩筆畫出隱居的滄洲。 興致與梅花共享,心與自然界同遊。 更需要三位文人,飛錫雲遊問揚州。
賞析
這首作品以竹子爲媒介,描繪了僧房的幽靜與僧人的修行生活。通過對竹子的細膩描寫,展現了僧人內心的寧靜與智慧。詩中運用了許多佛教術語和自然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清淨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界的深刻感悟。整體上,詩歌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靈淨化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