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鏡詞
貧女池邊得銅鏡,鄰媼歡呼喜相慶。
持歸鉛粉三日磨,龍影模糊面猶瑩。
機中剪素爲鏡囊,染絲繡作雙鴛鴦。
橫看豎照心不厭,借插金釵學上堂。
廢銅雖舊惜於寶,無錢買新舊亦好。
誰識青樓金鏡開,珍珠綴匣瓊爲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貧女:貧窮的女子。
- 池邊:池塘旁邊。
- 銅鏡:古代用銅製成的鏡子。
- 鄰媼:鄰居的老婦人。
- 鉛粉:古代用於化妝的白色粉末。
- 龍影:指銅鏡上的圖案。
- 模糊:不清晰。
- 面猶瑩:表面仍然光亮。
- 機中剪素:在織布機上剪下素色的布。
- 鏡囊:裝鏡子的袋子。
- 染絲繡作:用染色的絲線繡制。
- 雙鴛鴦:成對的鴛鴦,常用來象徵恩愛夫妻。
- 橫看豎照:從不同角度照看。
- 借插金釵:借用金釵來插戴。
- 上堂:指進入正式場合或上層社會。
- 廢銅雖舊:廢棄的銅雖然舊了。
- 惜於寶:珍惜如同寶貝。
- 無錢買新:沒有錢買新的。
- 舊亦好:舊的也很好。
- 青樓:古代指妓院。
- 珍珠綴匣:用珍珠裝飾的匣子。
- 瓊爲臺:美玉製成的臺座。
翻譯
貧窮的女子在池塘邊撿到了一面銅鏡,鄰居的老婦人看到後非常高興,兩人歡呼慶祝。女子拿回家,用鉛粉磨了三天,雖然銅鏡上的龍形圖案已經模糊不清,但表面依然光亮。她在織布機上剪下素色的布,製作了一個鏡囊,並用染色的絲線繡上了一對鴛鴦。無論從哪個角度照看,她都不感到厭倦,還借用金釵來插戴,模仿上層社會的裝扮。雖然這面廢銅鏡已經舊了,但她珍惜如同寶貝,因爲沒有錢買新的,所以舊的對她來說也很好。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那些青樓中的女子打開的鏡子,是用珍珠裝飾的匣子,美玉製成的臺座,奢華無比。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貧窮女子與青樓女子的生活,展現了社會階層的差異和物質財富的不平等。詩中,貧窮女子對一面舊銅鏡的珍惜與青樓女子奢華的鏡子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不同社會地位下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價值觀。同時,詩中也體現了貧窮女子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即使物質條件有限,她依然能從簡單的事物中找到快樂和滿足。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
孫蕡的其他作品
- 《 虹縣九日登五女冢五首 》 —— [ 明 ] 孫蕡
- 《 寄彭萬里給事時參山西政 》 —— [ 明 ] 孫蕡
- 《 閨怨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一 》 —— [ 明 ] 孫蕡
- 《 南園夏日飲酬王趙二公子澄佐 》 —— [ 明 ] 孫蕡
- 《 次武昌 》 —— [ 明 ] 孫蕡
- 《 次歸州 》 —— [ 明 ] 孫蕡
- 《 虹縣九日登五女冢五首 》 —— [ 明 ] 孫蕡
- 《 峽山飛來寺 》 —— [ 明 ] 孫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