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

· 孫蕡
西樵山勢捲飛龍,萬里扶桑海色通。 日麗錦巖開罨晝,雨餘銀渚漾芙蓉。 紫河車蔭仙人掌,白鶴花明玉女峯。 上相朝元鳴玉佩,三城佳氣鬱蔥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樵山: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
  • 捲飛龍:形容山勢蜿蜒起伏,如同飛龍一般。
  • 扶桑:古代神話中的神木,傳說爲日出的地方,這裏指東方。
  • 海色通:海的顏色與天空相接,形容景色開闊。
  • 錦巖:色彩斑斕的岩石。
  • 罨晝:覆蓋白天的陽光,形容陽光明媚。
  • 銀渚:銀色的水邊,這裏指水面。
  • 漾芙蓉:水面上漂浮的芙蓉花。
  • 紫河車:傳說中仙人乘坐的車,這裏形容山間的雲霧繚繞。
  • 仙人掌:這裏指山上的奇特植物,也可能是指山形似仙人掌。
  • 白鶴花:一種植物,這裏形容山花美麗。
  • 玉女峯:山峯名,形容山峯秀麗如玉女。
  • 上相:古代指宰相,這裏可能指高官。
  • 朝元:朝見皇帝。
  • 鳴玉佩:官員佩戴的玉佩發出聲響,形容官員的威嚴。
  • 三城:可能指周圍的城市。
  • 鬱蔥蘢:形容植被茂盛。

翻譯

西樵山勢蜿蜒如飛龍,與萬里之外的扶桑海色相連。陽光照耀下,錦巖色彩斑斕,如同覆蓋了白天的陽光;雨後,銀色的水邊漂浮着芙蓉花。山間雲霧繚繞,彷彿仙人乘坐的紫河車,山上的奇特植物和美麗的白鶴花點綴着如玉女般秀麗的山峯。高官朝見皇帝時,佩戴的玉佩發出聲響,周圍城市的植被茂盛,鬱鬱蔥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西樵山的壯麗景色,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山勢的雄偉、自然景色的美麗以及人文景觀的莊嚴。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誇張手法,如「捲飛龍」、「紫河車」等,增強了詩歌的想象力和藝術感染力。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讚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孫蕡

明廣東順德人,字仲衍,號西庵。博學工詩文。明兵下廣東,蕡爲何真作書請降。洪武中歷虹縣主簿、翰林典雅。預修《洪武正韻》。出爲平原簿,坐事被逮,罰築京師城垣。旋得釋。十五年,起蘇州經歷,坐累戍遼東。又以嘗爲藍玉題畫,論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