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公閉關修玄謝絕一切獨期餘過訪禪堂餘以母病迄今未赴春日索居讀公所致諸札掩袂太息懷不能已積成七言律八

寂莫千秋大將壇,誰標砥柱立狂瀾。 三墳讀盡神偏王,四部成來鬢未殘。 大澤風雲回雁杳,中原日月臥龍寒。 代興總愧當年約,極目遙空十二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寂莫:同「寂寞」,指孤單冷清。
  • 大將壇:指重要的軍事或政治舞臺。
  • 砥柱:比喻能擔當重任、支撐危局的人或力量。
  • 狂瀾:巨大的波浪,比喻動盪的局勢。
  • 三墳:古代典籍《三墳》的簡稱,泛指古籍。
  • 神偏王:精神特別旺盛。
  • 四部:指古代圖書分類法中的四部分類,即經、史、子、集。
  • 大澤風雲: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 回雁杳:回雁,指雁南飛;杳,遠得不見蹤影,形容音信斷絕。
  • 中原日月:中原,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日月,比喻光明、時間。
  • 臥龍寒:臥龍,指隱居的賢才;寒,指處境艱難或心情冷淡。
  • 代興:指時代更替。
  • 十二闌:指高樓上的欄杆,比喻高遠的視野。

翻譯

千秋歲月中,那寂寞的大將壇上,是誰如砥柱般屹立,抵擋着狂瀾般的動盪。 讀遍了古籍,精神愈發旺盛,整理完四部書籍,鬢髮依舊未殘。 世事如大澤風雲,變幻莫測,回雁已遠,音信斷絕;中原的日月,照耀着隱居的賢才,卻顯得寒冷。 時代的更替總是讓人感到愧疚,因爲未能履行當年的約定,只能極目遠眺,望着那高樓的十二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寂莫千秋大將壇」描繪了歷史的滄桑,而「砥柱立狂瀾」則讚美了那些在動盪中堅守的人。通過對古籍的閱讀和整理,作者展現了自己的學識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後兩句則通過自然景象和歷史典故,抒發了對時代變遷的無奈和對隱居賢才的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