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東阿張明府肅仲時肅仲遠命書貺物色餘長安風塵中不遇幾返胡孟韜特爲致之感而賦答並似孟韜
屐齒蒼茫破綠苔,飛緘雲色滿蓬萊。
應憐疋馬齊東駐,敢望雙鴻代北來。
遙夜石函幹鬥氣,異時金鏡補天才。
何當一別荊高築,抵掌華陽百尺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屐齒:鞋底的小齒,用於防滑。
- 蒼茫:形容景色遼闊無邊。
- 飛緘:快速傳遞的書信。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此處指遙遠的地方。
- 疋馬:一匹馬。
- 齊東:地名,指齊國的東部。
- 雙鴻:一對大雁,常用來比喻書信。
- 代北:地名,指代國的北部。
- 遙夜:長夜。
- 石函:石制的盒子,此處可能指藏書或寶物的容器。
- 幹鬥氣:干涉或影響星斗之氣,比喻有重大影響。
- 異時:將來。
- 金鏡:明鏡,比喻明察秋毫。
- 補天才:比喻有治國平天下的才能。
- 荊高築:指荊軻和高漸離,兩位古代著名的刺客。
- 抵掌:擊掌,表示決心或約定。
- 華陽:地名,指華陽國,也可能是指華山之陽。
- 百尺臺:高臺,比喻高遠的志向或地位。
翻譯
在蒼茫的綠苔上留下鞋底的齒痕,飛快傳遞的書信帶着雲彩般的色彩抵達遙遠的蓬萊。 應該憐惜那匹孤獨的馬駐足在齊國的東部,我不敢奢望能收到來自代國北部的雙雁傳書。 長夜中,石制的盒子似乎能干涉星斗之氣,將來有一天,明鏡般的智慧將用來補天之才。 何時能與荊軻、高漸離一別,擊掌約定在華陽的高臺上,共同謀劃大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期許。詩中,「屐齒蒼茫破綠苔」描繪了詩人行走的場景,而「飛緘雲色滿蓬萊」則通過書信的傳遞,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後句中的「疋馬齊東駐」與「雙鴻代北來」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渴望與現實的無奈。最後兩句則展現了詩人的遠大抱負和對未來的憧憬,希望有一天能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謀劃大事,實現理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豪邁的情懷和對友情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