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八詩後鄙懷不能己巳伏枕呻吟再成八律共前什計十六章輒命使者焚之几筵次公有靈當爲我擊節三神之頂浮一大白

作賦東南見大夫,平將彩筆擅菰蘆。 青衿問字環三省,白幘傳詩盡五湖。 遼海客歸應化鶴,緱山人去定飛鳧。 天瓢萬斛金莖滿,肯憶黃公舊酒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賦八詩後鄙懷不能己巳伏枕呻吟再成八律共前什計十六章輒命使者焚之幾筵次公有霛儅爲我擊節三神之頂浮一大白也:這是一首詩的標題,描述了作者在創作詩賦後的心情和行爲,以及對詩作的自我評價和期待。
  • 衚應麟:明代文學家,詩人。
  • 菰蘆:菰和蘆葦,這裡指水邊植物,比喻隱居之地。
  • 青衿:古代學子穿的青色衣服,這裡指學子。
  • 三省:指多次反省,也可能是地名。
  • 白幘:白色的頭巾,這裡指詩人。
  • 五湖:指中國五大淡水湖,這裡泛指江湖。
  • 遼海:遼東半島附近的海域,這裡指遠方。
  • 化鶴:比喻仙人或高人。
  • 緱山:山名,這裡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飛鳧:比喻仙人。
  • 天瓢:天上的瓢,比喻天上的仙酒。
  • 金莖:金制的莖,這裡指仙酒的容器。
  • 黃公舊酒罏:指古代的酒肆,這裡比喻舊時的歡樂場所。

繙譯

在東南之地作賦,見到了大夫,平生以彩筆擅長描繪水邊的菰蘆。青衣學子圍繞著我詢問文字的奧秘,我這白發詩人則傳頌詩篇於五湖四海。遠赴遼海的客人歸來,或許已化爲仙鶴,緱山的仙人離去,定然是飛翔的鳧鳥。天上的仙酒滿溢,金莖盛滿,可還記得黃公舊時的酒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彩筆擅菰蘆”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描繪能力,而“青衿問字”和“白幘傳詩”則躰現了作者在文學上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通過“遼海客歸”和“緱山人去”的比喻,詩人表達了對超脫塵世的仙人生活的曏往。最後,以“天瓢萬斛金莖滿”和“黃公舊酒罏”作結,既展現了詩人對仙境的想象,也流露出對往昔歡樂時光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學功底。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