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丞:古代官職名,相當於後世的御史中丞,負責監察官員。
- 滕公:指滕子京,明代官員,胡應麟的朋友。
- 雲水: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斷風塵:斷絕了世俗的紛擾。
- 酬知:報答知遇之恩。
- 隱淪:隱居。
- 擊楫:敲打船槳,比喻振奮精神,有所作爲。
- 高臥士: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
- 飛檣:快速航行的船隻。
- 浪遊人:四處遊歷的人。
- 長康:指顧愷之,東晉著名畫家,此處可能指其墓地。
- 破冢:破敗的墳墓。
- 逸少:指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此處可能指其書法作品。
- 臨池:指練習書法。
- 白蘋紅蓼:兩種水生植物,常用來形容秋天的景色。
- 垂綸:釣魚,比喻隱居生活。
翻譯
十年來我漂泊不定,斷絕了世俗的紛擾,如今爲了報答知遇之恩,我謝絕了隱居的生活。我不能像隱士那樣高臥不起,而是要振奮精神,乘着快速航行的船隻四處遊歷。顧愷之的墓地應該還安然無恙,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依舊神采飛揚。無奈在這秋色中,我的夢魂被白蘋和紅蓼所吸引,它們彷彿在召喚我回歸隱居的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胡應麟在經歷了十年的漂泊後,對於隱居生活的嚮往與對知遇之恩的感激。詩中通過「雲水」、「斷風塵」等意象描繪了詩人的漂泊生涯,而「擊楫」、「飛檣」則展現了詩人不願沉淪,渴望有所作爲的決心。後兩句通過對顧愷之和王羲之的提及,表達了對藝術與文化的敬仰。結尾的「白蘋紅蓼」則是詩人內心深處對隱居生活的渴望與嚮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
胡應麟的其他作品
- 《 暮登金山同永叔憩閔山人軒中 》 —— [ 明 ] 胡應麟
- 《 結夏西山諸佛剎效初盛體爲排律十首 》 —— [ 明 ] 胡應麟
- 《 潞河南發永叔黃門虛所乘舟以見待賦謝二章 》 —— [ 明 ] 胡應麟
- 《 寄蔡侍御 》 —— [ 明 ] 胡應麟
- 《 顧朗生山人以四詩見貽賦答 》 —— [ 明 ] 胡應麟
- 《 仲冬朔舟次南旺閨中暮夜得雄鐙下發書報家大人信筆誌喜四律 》 —— [ 明 ] 胡應麟
- 《 襄陽曲 》 —— [ 明 ] 胡應麟
- 《 永叔別餘入天台四絕送之江上 》 —— [ 明 ] 胡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