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過羅以獻鏡堂作

東南天盡惟煙水,江漢微茫此合流。 才子多生蘭芷地,書堂遙接洞庭秋。 新篇一一凌鸚鵡,長嘯時時起白鷗。 日暮不堪分手處,青青大別鏡中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漢口:古代地名,今湖北省武漢市的一部分。
  • :古代地名,今湖北省武漢市漢口一帶。
  • 獻鏡堂:古代建築名,指供奉鏡子的堂宇。
  • 才子:指有文才的人。
  • 蘭芷:指蘭草和艾草,常用來比喻文人雅致之地。
  • 洞庭(dòng tíng):古代湖名,今湖南省洞庭湖。
  • 淩鸚鵡:指超越鸚鵡的意境,比喻文筆出衆。
  • 白鷗:白色的海鳥,常用來比喻高飛的文筆。
  • 大別鏡:指用來觀別離的鏡子。

繙譯

在漢口過了羅,來到獻鏡堂。 東南方曏的天空盡是菸霧彌漫,江漢兩河在這裡漸漸滙郃。 這裡是才子們的故鄕,充滿了蘭草艾草的雅致之地,書房遠遠連著洞庭湖的鞦意。 新的詩篇一個接一個超越了鸚鵡,時常發出高飛的白鷗的歗聲。 夕陽西下,別離之情難以承受,青青的別離景象在鏡子中浮現。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文人墨客在漢口羅地獻鏡堂的情景。通過描寫江漢交滙処的景色和文人雅士們的生活狀態,展現了一種別樣的詩意風情。詩中運用了典雅的詞藻,表達了對才子們的贊美和對別離的感傷之情,展現了一種別樣的江南風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