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何東濱処士:指古代文學家何仲,字東濱,被稱爲処士,即隱居不仕的士人。
- 兩鬢(liǎng bìn):指頭發兩側的太陽穴処。
- 飄蕭(piāo xiāo):形容頭發飄動的樣子。
- 喜未絲:指喜悅之情還未形成絲毫。
- 牧犢(mù dú):指放牛的小孩。
- 牽牛(qiān niú):指放牛的人。
- 芳草(fāng cǎo):指芬芳的草木。
- 商顔(shāng yán):指商人的容顔。
- 紫芝(zǐ zhī):傳說中的一種仙草。
- 嵇紹(jī shào):指嵇康和嵇紹,兩位被殺害的文人。
繙譯
在他人眼中,我就是那個遠遊時的模樣,頭發兩側的太陽穴処飄動著,喜悅之情還未完全展現。放牛的小孩應該不會結婚,牽牛的人也不會有女兒去相思。坐在路邊,書帶上長滿了芬芳的草木,走在路上,商人的容顔足以與傳說中的仙草紫芝相媲美。我選擇不從政,與你一同守著這份苦難的節操,笑那些像嵇康和嵇紹一樣被殘忍對待的文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傳統文人境遇的思考。詩中通過對放牛人和放牛小孩的對比,表現了詩人對自由自在、清靜無爲的曏往。詩人選擇隱居不仕,與友人共同守護節操,表現了對清廉高潔的追求。最後以嵇康和嵇紹的悲慘遭遇作結,表達了對社會黑暗麪的不滿和對文人命運的關注。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展現了詩人對理想生活和社會現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