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韶陽南下三峽作

六瀧三峽南中勝,漁父相將幾溯洄。 九曲青峯隨水轉,乾重翠壁夾天來。 泉衝棧閣時時斷,花映船窗處處開。 最是北禺堪嘯詠,軒轅帝子有書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韶陽(sháo yáng):古地名,今湖南省邵陽市。 六瀧(lù lóng):指長江、岳陽洞庭湖、湘江、沅江、澧水、汩羅江六條水道。 九曲(jiǔ qū):形容河流蜿蜒曲折。 北禺(běi yú):古地名,今廣東省肇慶市。

翻譯

在韶陽往南去,穿越了三峽的中段,漁夫相互攜手,一同前行。沿着九曲盤旋的青峯,水流轉動,兩岸高聳的翠綠山壁夾天而立。泉水衝擊着碼頭樓閣,時不時斷斷續續,花朵映照在船窗上,處處綻放。最適合高聲歌唱吟詠的地方,是北禺,軒轅帝的後裔在那裏有一座書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遊歷三峽時的景緻,通過描寫江河山巒、漁夫船隻、泉水花影等元素,展現出大自然的壯美和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形容詞和動詞,使得整體意境清新優美,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那美麗的山水之間。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