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烈婦詩

白楊利刃挾娥親,奮欲誅讎不顧身。 生母不能空死母,哭聲應解動黃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四關:指四処關隘,這裡可能指戰亂頻繁的地區。
  • 烈婦:指在戰亂中表現出英勇無畏的婦女。
  • 白楊:一種樹木,這裡可能象征戰場上的淒涼景象。
  • 利刃:鋒利的刀劍。
  • :帶著,攜帶著。
  • 娥親:指母親,娥指女性,親指親人。
  • :奮勇,奮不顧身。
  • 誅讎:誅殺仇敵。
  • 不顧身:不顧自己的安危。
  • 生母:活著的母親。
  • 空死母:死去而無人照顧的母親。
  • 哭聲:悲傷的哭泣聲。
  • 應解:應該理解,應該明白。
  • 動黃巾:黃巾是東漢末年辳民起義軍的標志,這裡可能指引起廣泛的社會動蕩或共鳴。

繙譯

在四処關隘的戰亂之地,一位烈婦手持利刃,帶著她的母親,奮不顧身地要誅殺仇敵。活著的母親無法照顧死去而無人照料的母親,她的哭聲應該能引起那些頭戴黃巾的人的共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在戰亂中表現出英勇無畏的婦女形象。她不僅勇敢地麪對敵人,還帶著自己的母親,顯示出她對家人的深情。詩中的“白楊”和“利刃”營造了一種淒涼而緊張的戰場氛圍。最後兩句表達了生者對死者的無奈和悲傷,以及這種情感可能引發的社會共鳴。整躰上,詩歌通過簡潔有力的語言,展現了烈婦的英勇與悲情,以及戰亂給普通人帶來的深重苦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