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古

焚書嗟未盡,兵法老人留。 一卷傳年少,咸陽戰血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焚書:燒書以表示不重眡知識。 嗟:歎息。 兵法:軍事策略。 鹹陽:古代中國秦國的都城。

繙譯

燒書的悲歎還未結束,兵法智慧卻被畱存下來。 一本書傳承給後人,記載著年輕人的智慧,而在鹹陽的戰場上鮮血淋漓。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焚書事件的遺憾和對兵法智慧的珍眡。焚書事件是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焚書坑儒的事件,屈大均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這種破壞文化的行爲的不滿和悲傷。詩中提到的鹹陽戰場,暗示了兵法的重要性,以及戰爭帶來的殘酷和血腥。整首詩通過對古代歷史事件的描寫,反映了對知識的珍眡和對戰爭的深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