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天寧寺望塔有作
浮圖隋寶額,舍利漢金人。
龜捧雲蚨篆,龍蟠海藏鱗。
躡空依日月,飛磴隔風塵。
入夜鈴時語,摩空雁欲馴。
霞標象外矗,色界望中新。
萬劫留真地,諸天護法輪。
空憐證聖眼,猶是滯凡身。
爲有摩尼在,金篦與問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圖:佛塔。
- 寶額:指塔上的匾額。
- 舍利:佛教中指佛陀或高僧的遺骨。
- 金人:指佛像。
- 雲蚨篆:指塔上的雲紋和篆刻。
- 海藏鱗:比喻塔身上的裝飾如海中的鱗片。
- 躡空:踏空,形容塔高聳入雲。
- 飛磴:指塔的階梯。
- 風塵:塵世。
- 鈴時語:指塔上的風鈴隨風發出聲響。
- 摩空:觸及天空。
- 雁欲馴:比喻塔高聳,彷彿能馴服飛翔的大雁。
- 霞標:指塔頂如霞光般耀眼。
- 色界:佛教中指物質世界。
- 萬劫:極長的時間。
- 真地:指聖地。
- 法輪:佛教中指佛法。
- 證聖眼:指修行到一定境界的眼睛。
- 滯凡身:指尚未超脫凡塵的身體。
- 摩尼:佛教中的寶珠,象徵智慧。
- 金篦:佛教中用來刮除煩惱的工具。
- 問津:尋求指引。
翻譯
佛塔上懸掛着隋朝的匾額,塔內供奉着漢代金人像和佛陀的舍利。塔身上的雲紋和篆刻如同龜捧着雲,裝飾如龍蟠海中的鱗片。塔高聳入雲,彷彿能觸及日月,飛躍的階梯將塵世隔絕。夜晚,塔上的風鈴隨風發出聲響,塔頂彷彿能馴服飛翔的大雁。塔頂如霞光般耀眼,物質世界中顯得格外新穎。歷經萬劫,這裏仍是聖地,佛法受到諸天的保護。空有修行到一定境界的眼睛,卻仍是凡塵之身。因爲有智慧的寶珠在,我尋求用金篦刮除煩惱,尋求指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經過天寧寺時對塔的觀察和思考。詩中,作者通過對塔的細緻描繪,展現了塔的高大、莊嚴和神祕,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佛法的嚮往和對超脫凡塵的渴望。詩中的意象豐富,語言優美,通過對塔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