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暄 (xuān):溫暖。
- 向背:正面和背面,這裏指山的不同角度。
- 餘姿:餘下的姿態,這裏指山的形態多變。
- 託鉢:僧人乞食。
- 出定:佛教術語,指僧人從禪定狀態中出來。
- 忘言:無法用言語表達。
- 秋興:秋天的興致。
- 筍輿:竹轎。
- 鬆影:松樹的影子。
翻譯
十年間三次踏上天池的山路,路途曲折峯迴,美景自然瞭然於心。 樹木歷經寒暖,顏色依舊,山中深處,山的正面與背面展現出多姿的形態。 寺廟在僧人託鉢分發齋飯的時候,僧人們聞鐘聲從禪定中醒來。 最美好的感受是無法言說的秋日興致,坐在竹轎上,看着松樹的影子隨着夕陽移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重遊天池諸山的所見所感。詩中,「十年三踏天池路」展現了詩人對這片山水的深厚情感和多次遊覽的經歷。通過「樹老寒暄無異色,山深向背有餘姿」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欣賞。後兩句「寺當託鉢分齋候,僧是聞鍾出定時」則巧妙地融入了寺廟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詩意的深度。結尾的「忘言領秋興,筍輿鬆影夕陽移」更是以一種超脫言語的境界,表達了詩人對秋日山景的無限喜愛和留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