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擾擾兩象間,生人各自爲。 餘本田野夫,少小無遠志。 圭組豈不華,好者方爲貴。 習性偶成懶,敖乃非餘意。 竊窺莊氏言,頗懷養生計。 忤外非有幹,攖心乃足累。 結茆流水曲,綠槐信所植。 冶鍛清陰下,彈琴衡門內。 仰見孤飛鴻,寥唳出天裔。 阮公青雲度,濁酒幸與契。 山生何爲者,嬲我殊不寘。 蝸廬欲枯壁,蠻觸爭何地。 翛然龍門色,頓忘寰中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擾擾:紛亂的樣子。
  • 兩象:指天地。
  • 圭組:古代官員的禮服,這裏指官職。
  • :遊玩,這裏指放縱。
  • 莊氏:指莊子,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 忤外:違逆外界。
  • 攖心:擾亂心神。
  • 結茆:搭建茅屋。
  • 冶鍛:打鐵。
  • 衡門:簡陋的門。
  • 寥唳:高遠的聲音。
  • 天裔:天邊。
  • 阮公:指阮籍,魏晉時期的文學家、思想家。
  • 青雲度:比喻高遠的志向或境界。
  • :糾纏。
  • :放置,這裏指停止。
  • 蝸廬:簡陋的住所。
  • 蠻觸:比喻微不足道的爭鬥。
  • 翛然:自由自在的樣子。
  • 龍門色:指高遠的景象。
  • 寰中事:世間的事務。

翻譯

在紛亂的天地之間,人們各自爲政。我本是田野間的普通人,年少時沒有遠大的志向。官職雖然華麗,但真正珍貴的是內心的喜好。我習慣了懶散的生活,放縱並非我的本意。我暗自研究莊子的思想,對養生之道頗感興趣。違逆外界並非我所求,擾亂心神只會成爲負擔。我在流水旁搭建茅屋,種植綠槐,在清新的樹蔭下打鐵,在簡陋的門內彈琴。仰望天空中孤獨飛翔的大雁,它們高遠的聲音傳至天邊。我像阮籍一樣追求高遠的境界,與濁酒結下深厚的情誼。山中的生活是何等的自由,那些微不足道的爭鬥與我何干。我自由自在地享受着高遠的龍門景色,頓時忘記了世間的一切煩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簡樸自然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通過對比官職的華麗與內心的喜好,作者強調了追求內心真正所愛的重要性。詩中描繪的結茆流水、冶鍛彈琴的場景,展現了作者理想中的隱逸生活。最後,作者以阮籍自比,表達了對高遠境界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對紛擾世界的超然態度。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