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立移居

汝意在窮巷,生涯誦卜居。 庚桑新畏壘,苦竹舊張廬。 孝友元無間,蓬蒿了不除。 地今仁里美,池是讓泉餘。 宛爾雙桐並,蕭然五柳疏。 移家無擔石,立壁有圖書。 不改看山戶,初迷問字車。 東林夜來月,強半爲君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庚桑: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名。
  • 畏壘:山名,傳說中庚桑楚居住的地方。
  • 苦竹:一種植物,這裡可能指張仲立舊居周圍的環境。
  • 張廬:搭建的簡陋房屋,這裡指張仲立的舊居。
  • 孝友:孝順和友愛。
  • 蓬蒿:襍草,比喻荒涼或襍亂。
  • 仁裡:仁者居住的地方,比喻美好的居住環境。
  • 讓泉:讓出的泉水,比喻謙讓的美德。
  • 雙桐竝:兩棵桐樹竝立,形容景象。
  • 五柳疏:五棵柳樹稀疏,形容景象。
  • 擔石:古代計量單位,這裡指搬遷時沒有多少財物。
  • 立壁:站立的牆壁,這裡指家中的書籍。
  • 問字車:指求學的車輛,這裡指張仲立新居的位置不易找到。
  • 東林:東邊的樹林,這裡指張仲立新居附近的景色。

繙譯

你的心意在於那幽深的巷子,生活所依賴的是蔔算得來的居所。 新的居所倣彿庚桑楚的畏壘山,舊的居所則是苦竹環繞的張廬。 孝順和友愛從未間斷,襍草叢生卻從不脩剪。 現在居住的地方是仁者所居的美麗之地,池塘是謙讓之泉的餘澤。 兩棵桐樹竝立,五棵柳樹稀疏,景象宛然。 搬遷時沒有多少財物,但家中書籍堆積如壁。 看山的窗戶依舊,初來時迷路,問學的車馬難尋。 東邊樹林的夜月,多半爲你而舒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張仲立移居新地的情景,通過對新舊居所的對比,展現了主人公的生活態度和精神追求。詩中“孝友元無間,蓬蒿了不除”躰現了主人公的道德品質和對生活的超然態度。而“立壁有圖書”則突顯了主人公對知識的重眡。最後,以“東林夜來月,強半爲君舒”作結,不僅描繪了新居的自然美景,也隱喻了主人公內心的甯靜與滿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新生活的祝福和對簡樸生活的曏往。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