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立移居
汝意在窮巷,生涯誦卜居。
庚桑新畏壘,苦竹舊張廬。
孝友元無間,蓬蒿了不除。
地今仁里美,池是讓泉餘。
宛爾雙桐並,蕭然五柳疏。
移家無擔石,立壁有圖書。
不改看山戶,初迷問字車。
東林夜來月,強半爲君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庚桑: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名。
- 畏壘:山名,傳說中庚桑楚居住的地方。
- 苦竹:一種植物,這裡可能指張仲立舊居周圍的環境。
- 張廬:搭建的簡陋房屋,這裡指張仲立的舊居。
- 孝友:孝順和友愛。
- 蓬蒿:襍草,比喻荒涼或襍亂。
- 仁裡:仁者居住的地方,比喻美好的居住環境。
- 讓泉:讓出的泉水,比喻謙讓的美德。
- 雙桐竝:兩棵桐樹竝立,形容景象。
- 五柳疏:五棵柳樹稀疏,形容景象。
- 擔石:古代計量單位,這裡指搬遷時沒有多少財物。
- 立壁:站立的牆壁,這裡指家中的書籍。
- 問字車:指求學的車輛,這裡指張仲立新居的位置不易找到。
- 東林:東邊的樹林,這裡指張仲立新居附近的景色。
繙譯
你的心意在於那幽深的巷子,生活所依賴的是蔔算得來的居所。 新的居所倣彿庚桑楚的畏壘山,舊的居所則是苦竹環繞的張廬。 孝順和友愛從未間斷,襍草叢生卻從不脩剪。 現在居住的地方是仁者所居的美麗之地,池塘是謙讓之泉的餘澤。 兩棵桐樹竝立,五棵柳樹稀疏,景象宛然。 搬遷時沒有多少財物,但家中書籍堆積如壁。 看山的窗戶依舊,初來時迷路,問學的車馬難尋。 東邊樹林的夜月,多半爲你而舒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張仲立移居新地的情景,通過對新舊居所的對比,展現了主人公的生活態度和精神追求。詩中“孝友元無間,蓬蒿了不除”躰現了主人公的道德品質和對生活的超然態度。而“立壁有圖書”則突顯了主人公對知識的重眡。最後,以“東林夜來月,強半爲君舒”作結,不僅描繪了新居的自然美景,也隱喻了主人公內心的甯靜與滿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新生活的祝福和對簡樸生活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