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除目:指朝廷的任命文書。
- 滄洲:古代常指隱士的居所,這裏指遠離朝廷的地方。
- 浮名:虛名,指不實的名聲。
- 帝州:指京城,朝廷所在地。
- 轉勞:轉換勞苦,指改變勞碌的狀態。
- 餘生:餘生,指剩餘的生命。
- 傍:依靠,依賴。
- 徵車:徵召的車,指朝廷的召命。
- 殘黃犢:指老牛,比喻自己年老。
- 退艗:退隱的船,指隱退的生活。
- 白鷗:常用來比喻隱士或自由自在的生活。
- 身計:個人的計劃或打算。
翻譯
病中驚聞朝廷的任命文書傳到我這遠離京城的地方,我既懶惰又愧對那些虛名,不願再回到朝廷。 一物之得,我感激天地的恩德,餘下的生命,我不再依賴古今的憂愁。 朝廷的召命結束後,我就像那老牛一樣殘喘,退隱的船停泊時,我像穩坐的白鷗一樣自在。 只要告訴世人,我任由自己老去,即使個人的計劃受阻,我也無所求。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王世貞在得知朝廷任命後,因病而產生的退隱之思。詩中,「除目到滄洲」與「浮名入帝州」形成對比,突顯了詩人對虛名的淡漠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後句中的「轉勞天地德」和「餘生不傍古今愁」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自然恩賜的感激以及對世俗憂愁的超脫。最後兩句則展現了詩人對個人命運的豁達態度,即使世事變遷,也無所求,只願安享晚年。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對世俗名利的超然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