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孟廟敬述
嗚呼五畝宮,茲實英氣聚。
長楸徑天風,森然虯龍舞。
豈無梟鴟託,噤嗉不能吐。
翔鸞翼丹桷,蟠螭繡文柱。
中有貴者像,嶧碧流眉宇。
禮猶素王亞,秩非客卿伍。
楊墨既廓如,儀秦亦微沮。
伊昔傳食時,天開齊樑主。
其用不一究,歸乃成萬古。
諸傖何爲者,瑱珠列周廡。
三複仁義篇,悠然配神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拜見。
- 孟廟:孟子廟,紀念孟子的場所。
- 五畝宮:指孟子的故居,古代一畝約合今0.067公頃,五畝宮即約0.335公頃的宅地。
- 英氣:英俊豪邁的氣概。
- 長楸(qiū):高大的楸樹。
- 虯龍:傳說中的神龍,這裏比喻楸樹枝幹蜿蜒如龍。
- 梟鴟(xiāo chī):貓頭鷹,常用來比喻惡人或不祥之物。
- 噤嗉(jìn sù):閉口不言。
- 丹桷(jué):紅色的椽子,指建築的精美部分。
- 蟠螭(pán chī):盤曲的龍,常用於裝飾。
- 嶧碧:嶧山(位於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南)的碧玉,這裏形容孟子像的材質。
- 素王:指孔子,因其道德高尚,被尊稱爲「素王」。
- 客卿:古代指非本國人的高級官員。
- 楊墨:指楊朱和墨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 廓如:空曠無人的樣子,這裏指楊墨的思想被廣泛接受。
- 儀秦:指儀狄和秦青,古代著名的音樂家。
- 微沮(jǔ):稍微受挫。
- 傳食:指孟子游說各國時,各國君主給予的待遇。
- 齊梁主:指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梁國的君主。
- 諸傖(cāng):指粗野的人,這裏可能指其他不重要的歷史人物。
- 瑱珠(tiàn zhū):裝飾用的珠子。
- 周廡(wǔ):周朝的廊廡,這裏指廟宇的廊廡。
- 三複:反覆三次,表示深深的思考或敬仰。
- 仁義篇:指孟子的著作,強調仁義道德。
- 神禹:指大禹,古代治水英雄,被尊爲神。
翻譯
啊,這五畝的宮殿,實在是英氣的聚集之地。高大的楸樹在天空下搖曳,枝幹蜿蜒如龍舞動。難道沒有惡鳥棲息於此,卻因敬畏而閉口不言。飛翔的鳳凰在紅色的椽子上展翅,盤曲的龍在繡有文飾的柱子上纏繞。廟中供奉的尊貴像,是用嶧山的碧玉雕刻,眉宇間流露出高貴的氣質。禮儀上僅次於孔子,地位遠超一般的外國客卿。楊朱和墨子的思想已被廣泛接受,儀狄和秦青的音樂也略顯遜色。回想孟子游說各國時,天意開啓了齊國和梁國的君主。他的用途未能一一實現,但他的思想卻流傳萬古。那些粗野的人爲何在此,裝飾着珠子的廊廡中排列。我反覆思考孟子的仁義篇,感覺與神禹的精神相得益彰。
賞析
這首作品是明代王世貞拜謁孟子廟時的感慨之作。詩中通過對孟子廟及其周圍環境的描繪,表達了對孟子及其思想的深深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長楸徑天風」、「翔鸞翼丹桷」等,展現了孟子廟的莊嚴與神聖。同時,通過對孟子與其他歷史人物的對比,突出了孟子思想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最後,詩人通過對孟子仁義篇的反覆思考,表達了對孟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孟子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