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絳節朱幡(jiàng jié zhū fān):指紅色的旗幟和節杖,象徵着高貴和權威。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景象模糊不清,如同幻境。
- 天漢:銀河的古稱。
- 塵寰(chén huán):人世間。
- 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 王公位:指高貴的地位。
- 三峨:指四川的峨眉山,分爲大峨、中峨、小峨三峯。
- 伯仲山:比喻地位相當,不相上下。
- 千嶂(qiān zhàng):連綿不斷的山峯。
- 銀作海:形容雲霧繚繞,如同銀色的海洋。
- 九霄:天空的最高處。
- 玉爲關:形容天空清澈,如同玉石一般。
- 沆瀣(hàng xiè):夜間的水氣,露水。
- 仙掌:指仙人的手掌,這裏比喻山峯。
- 消渴:中醫病名,指口渴多飲的症狀,這裏比喻渴望。
- 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這裏比喻作者自己。
翻譯
紅色的旗幟和節杖在縹緲間若隱若現,即便不是銀河,也不屬於塵世。 它超越了五嶽的高貴地位,豈肯與三峨山相提並論。 千山萬峯的霧氣深沉,如同銀色的海洋,九天之上的雲彩清澈,彷彿玉石築成的關隘。 只剩下夜間的露水滴落在仙人的手掌上,渴望的相如是否還能再次攀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超凡脫俗的山景圖,通過「絳節朱幡」、「五嶽」、「三峨」等詞語,展現了山的高貴與非凡。詩中「千嶂霧深銀作海,九霄雲淨玉爲關」一句,以銀海、玉關比喻山中的雲霧和天空,形象生動,意境深遠。結尾的「消渴相如可再攀」則表達了作者對再次登臨此山的渴望,情感真摯。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宏大,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讚美與嚮往。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送顧舍人使金陵還松江 》 —— [ 明 ] 王世貞
- 《 夢後戲成 》 —— [ 明 ] 王世貞
- 《 王山人承父赴顧益卿中丞之約道經錫山詣陳稚登言別陳爲敘出塞之艱涕泗不已承父愀然返棹作四絕句記之餘屬和焉 》 —— [ 明 ] 王世貞
- 《 入秋無事案頭偶有紙筆隨意輒書如風掃華不倫不理故曰雜題 》 —— [ 明 ] 王世貞
- 《 自安州改陸泛小艇趨保定即事五首 》 —— [ 明 ] 王世貞
- 《 悼亡兒果祥詩十首 》 —— [ 明 ] 王世貞
- 《 陸少宰與繩北上迂道見訪山中贈別 》 —— [ 明 ] 王世貞
- 《 雜感六章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