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招隱誅茅:指隱居山林的願望。
- 漁磯:漁夫垂釣的地方,這裏指隱居之地。
- 春山:春天的山景。
- 秋水:秋天的水景。
- 高天:高空。
- 三生石:傳說中記載人們前世、今生、來世緣分的石頭。
- 東樵:指東方的山林,這裏可能是指作者的隱居地。
- 老衲:老僧,作者自指。
翻譯
我隱居山林的願望未能實現,回首往事,不禁感慨萬分。春天時,有朋友相伴進入山中,而秋天時,卻只剩我一人獨自歸來。擡頭望向那無垠的高空,它默默無言,而眼前的摯友也漸漸稀少。我們的緣分和約定,都留在了那傳說中的三生石上,我牢牢記住了在東樵山林中老僧的衣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與現實的無奈。詩中通過春山與秋水的對比,描繪了友人的離去和孤獨的歸來,凸顯了人生的無常和友情的珍貴。高天空默默與良友漸稀稀的對比,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孤獨感。結尾的三生石與老衲衣,則寄託了作者對前世今生的緣分和對隱居生活的執着記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對友情的珍視。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
成鷲的其他作品
- 《 九日登仙掌巖謁圓闍黎 》 —— [ 明 ] 成鷲
- 《 題懷素千文帖留別王晉予 》 —— [ 明 ] 成鷲
- 《 贈秋霜師 》 —— [ 明 ] 成鷲
- 《 送孫長髮護其叔氏仁化明府旅襯還京,是冬長髮應選詮部 》 —— [ 明 ] 成鷲
- 《 花田寒食 》 —— [ 明 ] 成鷲
- 《 舟發石灣奇別山中諸子 》 —— [ 明 ] 成鷲
- 《 華林除夕與諸子守歲賦得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得無字 》 —— [ 明 ] 成鷲
- 《 題漆振伯贈言卷後 》 —— [ 明 ] 成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