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役役:形容勞苦不息。
- 絡馬穿牛:比喻束縛,不得自由。
- 一牢:一個牢籠,比喻睏境。
- 野繭:野生蠶繭。
- 文蛾:有花紋的蛾子。
- 繅(sāo):抽絲。
- 重樓:高樓。
- 孤蜃:孤獨的蜃景,指海市蜃樓。
- 六鼇:神話中的六衹巨鼇,支撐大地。
- 華亭船子:指隱逸之人。
繙譯
整日勞苦不息,感歎我們這些人,像被束縛的馬和牛一樣,同在一個牢籠裡。野生的蠶繭結成了,卻衹是自己束縛自己,有花紋的蛾子飛走了,卻無法再抽絲。高樓變幻無常,隨著孤獨的海市蜃樓,大地浮沉,依靠著神話中的六衹巨鼇。哪裡有藏身之処,沒有蹤跡可尋,衹有像華亭的船夫一樣,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勞苦和束縛的感慨,以及對自由和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通過“絡馬穿牛”、“野繭自縛”等意象,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睏境和無奈。後兩句則通過“重樓變幻”、“大地浮沉”等宏大的自然景象,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掌控。最後,詩人以“華亭船子”自喻,表達了自己追求自由、掌握自己命運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獨特見解。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
成鷲的其他作品
- 《 泊西南渡口與馬山諸子分賦 》 —— [ 明 ] 成鷲
- 《 荔枝詞三十首寄張子白楊鬯侯 》 —— [ 明 ] 成鷲
- 《 韋溪八詠 》 —— [ 明 ] 成鷲
- 《 和諸笠山縣尉見過一韻四絕 》 —— [ 明 ] 成鷲
- 《 閒居十詠 》 —— [ 明 ] 成鷲
- 《 新晴八詠 》 —— [ 明 ] 成鷲
- 《 屈翁山歸自金陵予將入瀧水賦贈 》 —— [ 明 ] 成鷲
- 《 姚齊州有愛子之戚書悶詩見示依韻賦慰 》 —— [ 明 ] 成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