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芥舟赴沅江縣

· 成鷲
世塗仕宦如沸鼎,芥舟先生心獨冷。 世情臨別多惆悵,東樵老僧笑鼓掌。 旁人問我笑何事,欲語不語難爲計。 默默誰知世外心,嘵嘵恐觸時人諱。 請君聽我款款陳,男兒出處各有真。 山林朝市總一轍,伊周巢許非兩人。 兩人相知疇可匹,芥舟選官吾選佛。 沅江巖邑大如拳,湖上官衙僅容膝。 強似山僧不出山,土壁茅茨蔽風日。 時人莫笑沅江小,四面湖光周八表。 時人莫笑沅江貧,龍宮鮫室羅百珍。 時人莫笑沅江僻,日近長安天咫尺。 時人莫笑沅江閒,彈琴隱几看青山。 我笑先生懷利器,錯節盤根曾未試。 藏鋒斂鍔直至今,甘與鉛刀同鈍置。 我笑先生遊興高,六年兩度陵波濤。 長風破浪理舟楫,春滿洞庭如感勞。 我笑先生最瀟灑,琴鶴輕車隨上下。 吟詩一路出湘潭,閒看兒童騎竹馬。 我笑先生清且廉,盤中苜蓿水晶鹽。 移來粉署伴冰檗,清風拂拂吹紫髯。 先生行矣勿複道,眼中之人殊草草。 長歌一曲反歸來,彭澤聞之應笑倒。 別後相思笑不休,笑到宦成人已老。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