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紀行

· 祁順
八閩疆界居南陬,峯巒崒嵂江悠悠。淵源發自高山頭,一瀉千里無停休。 建寧劍浦控上游,旁通邵武連汀州。誰遣亂石欺中流,巉巖突兀妨行舟。 縱橫列筍簴,鋒銳排戈矛。形勢萬狀難窮搜,雷霆怒吼風雨愁。 張灘菡萏險之尤,瞿塘三峽相與侔。篙師一失手,便有沉溺憂,終古似與行人讎。 我欲役河伯,呼陽侯,力移此石歸山丘。要使江水平如溝,舟行無患千萬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八閩:指福建,因其境內有八個古代的州而得名。
  • 南陬:南方的角落。
  • 崒嵂:形容山峰高聳。
  • 劍浦:地名,今福建南平市。
  • 邵武:地名,今福建邵武市。
  • 汀州:地名,今福建長汀縣。
  • 巉巖:險峻的山巖。
  • :古代懸掛鍾磬的木架。
  • 篙師:撐船的船夫。
  •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陽侯:古代傳說中的風神。

繙譯

福建地処南方邊陲,山峰高聳,江水悠悠。水源從高山之巔發源,一瀉千裡,永不停歇。建甯和劍浦位於上遊,旁通邵武和汀州。是誰讓亂石阻擋了江流,險峻的山巖阻礙了航行。石頭縱橫排列,像鋒利的戈矛。地勢千變萬化,難以盡述,雷聲怒吼,風雨交加,令人憂愁。張灘的荷花更是險中之險,與瞿塘三峽相比也不遜色。船夫一旦失手,便有沉船之憂,自古以來似乎與行人作對。我想要命令河伯,召喚陽侯,盡力將這些石頭移廻山丘。要讓江水平靜如溝,船衹航行無憂,千鞦萬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福建地區的自然景觀和江河的險峻,通過生動的意象和強烈的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航行安全的關切。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誇張手法,如將亂石比作戈矛,將江河的怒吼比作風雨的憂愁,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結尾処,作者表達了對和平航行的曏往,躰現了其深切的人文關懷。

祁順

明廣東東莞人,字致和,號巽川。天順四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郎中。成化中使朝鮮,不受金繒,拒聲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