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關廣文典教瓊山

· 成鷲
遊不必京華,仕不必臺閣。君不見仲尼欲浮海,子輿勸擊柝。 男兒生不逢孔孟在鄒魯,忍使昔聖今賢終寂寞。 出身但願作儒官,振起頹風返淳樸。一朝筮仕初得心,不憚乘桴徇木鐸。 珠崖去鄉二千里,白浪如山天一角。大鵬奮翼徙南溟,回首蓬蒿笑蜩鷽。 到時桃李花正妍,獨擁皋比陳絕學。談經論義羞雷同,直指先天覺後覺。 圖中一畫見天心,紙上六經皆註腳。申韓功利等糞壤,漢儒章句仍糟粕。 諸生側耳聞未聞,薄海同風爭拔濯。彼都賢哲曾閒生,文采風流今似昨,如海忠介之骨骰、丘文莊之淹博。 當年文獻未墜地,好與時賢興禮樂。刺桐開,木棉落,城南更與諸生約。 椰子漿,清可酌,檳榔花,香可嚼。舞雩歸詠春正佳,到處東風似鄉國。 莫道廣文貧,儒門原澹泊。莫道廣文卑,閒官無束縛。 揮手重相期,勿復悵離索。昔年此地我曾遊,海闊天空縱行樂。 別無一物貯空囊,祇有清風滿歸橐。世外閒人似貴人,千里一堂同作略。 長官不比老僧貧,常祿猶堪支負郭。探囊剩有一錢看,笑殺山中老飢鶴。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