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麓梅花西乾山同賦

· 成鷲
十里聞香到此間,花時留客不知還。 飄殘六出見五出,開遍南山又北山。 滿地月明春夢短,半空雲影道心閒。 何須皓首傷遲暮,雪麓重來共掩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六出:雪花六角,因別稱「六出」。
  • 五出:花瓣多爲五片,故稱「五出」。
  • 道心:指修道之心,或指對道的領悟和理解。
  • 皓首:指白髮,比喻年老。
  • 遲暮:比喻晚年。
  • 掩關:閉門不出,指隱居。

翻譯

遠遠地就聞到了香氣,來到這裏,花開的季節讓人留連忘返。 雪花飄落,漸漸變成了花瓣,南山北山都開滿了花。 春夜的月光照得滿地都是,春夢卻短暫;雲影在半空中飄動,修道的心境卻很悠閒。 何必因爲年老而感傷,雪麓山中,我們再次相聚,共同隱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雪麓梅花的盛景,以及與友人共賞花時的愉悅心情。詩中「飄殘六出見五出」巧妙地將雪花與梅花結合,展現了自然景色的變換。後句「開遍南山又北山」則進一步以梅花的盛開來象徵春天的到來。詩的結尾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以及對時光流轉的豁達態度,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