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孫禹尚還京

· 成鷲
桃花零落滯河陽,玉樹聯翩返帝鄉。 衛玠丰儀年獨富,蘇門清嘯韻偏長。 因逢北阮思南阮,更藉元方識季方。 悵別溪橋無可贈,片雲孤鶴自相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滯河陽:滯留在河陽,河陽是地名,今河南省孟州市。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人。
  • 聯翩:形容連續不斷。
  • 帝鄉:指京城。
  • 衛玠:晉代美男子,這裏比喻孫禹尚。
  • 丰儀:美好的儀態。
  • 蘇門清嘯:蘇門山上的清越嘯聲,比喻孫禹尚的才華。
  • 韻偏長:指聲音悠長,這裏比喻才華出衆。
  • 北阮南阮:指阮籍和阮咸,叔侄二人,都是竹林七賢之一,這裏比喻自己和孫禹尚的關係。
  • 元方季方:指東漢陳寔的兩個兒子陳紀和陳諶,這裏比喻自己和孫禹尚的關係。
  • 悵別:惆悵地告別。
  • 溪橋:小橋流水的地方。
  • 片雲孤鶴:比喻孤獨的旅行者。
  • 相將:相伴。

翻譯

桃花凋零,我滯留在河陽,而你這位才貌雙全的人卻接連不斷地返回京城。你的儀態如衛玠般美好,年紀輕輕卻纔華橫溢,如同蘇門山上悠長的嘯聲。我因遇到你而思念起遠方的親人,通過你我更加了解你的兄弟。在溪橋邊惆悵地與你告別,卻沒有什麼可以贈送給你,只有孤獨的雲和鶴與你相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孫禹尚離別的惆悵之情。詩中通過桃花零落、玉樹聯翩等意象,描繪了離別的場景,同時以衛玠、蘇門清嘯等比喻,讚美了孫禹尚的才華和儀態。後兩句則通過北阮南阮、元方季方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不捨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