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西園贈陳東崖

· 成鷲
回首嬉遊似斷篷,可堪相見各成翁。 童心擲向紅塵外,壯志銷歸白業中。 短榻夜禪陪病鶴,閒階春望送孤鴻。 西園賓從多新識,爭羨先生有祖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嬉遊(xī yóu):嬉戲遊玩。 斷篷(duàn péng):斷掉的船帆,比喻漂泊無定。 童心(tóng xīn):兒童般的心性。 紅塵(hóng chén):塵世,人間繁華之地。 壯志(zhuàng zhì):雄心壯志。 白業(bái yè):佛教中指善行,與「黑業」(惡行)相對。 短榻(duǎn tà):短小的牀榻。 病鶴(bìng hè):生病的鶴,比喻身體衰弱。 閒階(xián jiē):空曠的臺階。 孤鴻(gū hóng):孤獨的鴻雁,比喻孤獨的人。 賓從(bīn cóng):賓客和隨從。 祖風(zǔ fēng):祖先的風範。

翻譯

回首往昔的嬉戲遊玩,彷彿斷掉的船帆隨風而去,難以忍受的是再次相見時,我們都已經成了老翁。童年的心性被拋向了繁華的紅塵之外,曾經的雄心壯志在佛教的善行中消磨。夜晚在短榻上靜修,陪伴着病弱的鶴,春天站在空曠的臺階上,目送孤獨的鴻雁飛去。西園中的賓客和隨從多是新認識的,他們都羨慕先生你繼承了祖先的風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往昔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境遇的感慨。詩中,「斷篷」、「成翁」等意象描繪了時光流逝、人生易老的無奈,而「童心擲向紅塵外,壯志銷歸白業中」則體現了詩人對世俗的超越和對佛教的皈依。後兩句通過對病鶴、孤鴻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孤獨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