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歌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春江細雨不須歸。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塞山:位於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西南。
  •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 鱖魚(guì yú):一種淡水魚,肉質鮮美。
  • 青箬笠(ruò lì):用竹葉或竹篾編成的帽子,用來遮陽擋雨。
  • 綠蓑衣(suō yī):用草或棕編成的雨衣。

翻譯

在西塞山的旁邊,白色的鷺鳥在空中飛翔,桃花盛開,溪水潺潺,鱖魚肥美。漁夫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綠色的蓑衣,春天的江面上飄着細雨,他不需要回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的漁村春景圖。詩中,「西塞山邊白鷺飛」一句,以白鷺飛翔的景象開篇,展現了自然的和諧與生機。「桃花流水鱖魚肥」進一步以桃花盛開、溪水潺潺、鱖魚肥美的畫面,勾勒出了春天的豐饒與美好。後兩句「青箬笠,綠蓑衣,春江細雨不須歸」則通過漁夫的形象,表達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與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田園詩的韻味。

張志和

張志和

張志和,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爲“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其兄張鶴齡擔心他遁世不歸,在越州(今紹興市)城東築茅屋讓他居住。史載唐肅宗曾賜他奴婢各一人,張志和讓他們結婚,取名漁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