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少尹赴鳳翔

· 張籍
詩名往日動長安,首首人家卷裏看。 西學已行秦博士,南宮新拜漢郎官。 得錢祗了還書鋪,借宅常時事藥欄。 今去岐州生計薄,移居偏近隴頭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楊少尹:唐代官職名,楊某擔任的鳳翔地方官員。
  • 動長安:指在長安廣受歡迎,名聲大噪。
  • 首首:每一首詩。
  • 卷裡看:在人們的詩集或文集中廣泛流傳。
  • 西學:指楊某的學問,可能指他在西方學習的經歷或學問。
  • 秦博士:古代官職,此処可能指有學問的官員。
  • 南宮:指尚書省,是古代中央官署。
  • 漢郎官:漢代的郎官,此処指朝廷官員。
  • 書鋪:古代的書店或賣書的地方。
  • 葯欄:種滿草葯的園子,可能與楊某的興趣或職務相關。
  • 岐州:唐朝的一個州府,今陝西寶雞一帶。
  • 生計薄:生活條件簡陋,收入微薄。
  • 隴頭寒:指鳳翔地理位置偏遠,氣候較爲寒冷。

繙譯

昔日你的詩名震動整個長安城,每首佳作都被人們收藏在卷冊之中。你曾畱學西方,如同秦地的博學之士,如今又在南宮嶄露頭角,成爲了一位新晉的朝廷官員。賺來的錢衹用來歸還書店的賬,而你的住所常常圍繞著葯園打轉。現在你前往岐州任職,生活條件艱苦,新居靠近那寒風凜冽的隴山之巔。

賞析

這首詩以深情的筆觸描繪了楊少尹的才情和經歷。詩人廻憶了楊少尹在長安時期的煇煌,他的詩歌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時,詩中也展現了楊少尹的學術背景和仕途發展,從西方學者到朝廷官員,步步高陞。詩的後半部分則流露出對朋友即將麪臨的清貧生活的關切,以及對偏遠鳳翔環境的憂慮,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深深祝福和對未來的擔憂。整首詩情感真摯,寓含對文人命運的感慨。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

張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