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賜諸州刺史應制以題坐右
文明遍禹跡,鰥寡達堯心。
正在親人守,能令王澤深。
朝廷多秀士,鎔鍊比精金。
犀節同分命,熊軒各外臨。
聖主賦新詩,穆若聽薰琴。
先言教爲本,次言則是欽。
三時農不奪,午夜犬無侵。
願使天宇內,品物遂浮沈。
寄情羣飛鶴,千里一揚音。
共躡華胥夢,龔黃安足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鰥寡(guān guǎ):指沒有配偶的男女,即寡婦和鰥夫。
- 親人守:指親近人民,守護百姓。
- 王澤:指君王的恩澤。
- 鎔鍊(róng liàn):指冶煉,比喻選拔和磨練人才。
- 犀節:指犀牛角製成的節杖,古代官員的標誌。
- 熊軒:指裝飾有熊皮的馬車,古代貴族的交通工具。
- 薰琴:指用香薰過的琴,比喻音樂的和諧與美好。
- 三時:指春、夏、秋三個農忙季節。
- 品物:指萬物。
- 浮沈:即浮沉,指萬物生長和衰敗的自然過程。
- 華胥夢:傳說中的理想國,比喻理想的社會狀態。
- 龔黃:指古代賢臣龔遂和黃霸,比喻賢能的官員。
翻譯
文明的光輝遍佈了禹的足跡,連鰥寡之人也感受到了堯的心意。 正是通過親近人民,守護百姓,才能使君王的恩澤深入人心。 朝廷中人才濟濟,選拔和磨練如同精煉的黃金。 犀牛角製成的節杖與分派的使命,熊皮裝飾的馬車各自外巡。 聖主賦詩,其和諧之美如同聆聽香薰過的琴聲。 首先強調教化是根本,其次則是對君王的欽佩。 在農忙季節不奪農時,午夜時分犬吠也不會侵擾。 願使天下萬物都能自由生長和衰敗。 寄託情感於羣飛的鶴,千里之外也能一展歌喉。 共同追尋華胥夢中的理想社會,賢臣龔遂和黃霸又何足尋覓。
賞析
這首詩讚頌了君王的仁政和朝廷的清明,通過描繪文明普及、恩澤廣被、人才選拔和理想社會的追求,展現了詩人對和諧社會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鰥寡達堯心」、「鎔鍊比精金」等,既體現了詩人的文學造詣,也傳達了對理想政治的深刻思考。整體上,詩歌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無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