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洞庭湖湘
緬邈洞庭岫,葱蒙水霧色。
宛在太湖中,可望不可即。
剖竹守窮渚,開門對奇域。
城池自縶籠,纓綬為徽纆。
靡日不思往,經時始願克。
飛棹越溟波,維舟恣攀陟。
窈窕入雲步,崎嶇倚松息。
巖壇有鶴過,壁字無人識。
滴石香乳溜,垂崖靈草植。
玩幽輕霧阻,討異忘曛逼。
寒沙際水平,霜樹籠煙直。
空宮聞莫睹,地道窺難測。
此處學金丹,何人生羽翼。
誰傳九光要,幾拜三僊職。
紫氣徒想像,清潭長眇默。
霓裳若有來,覯我雲峰側。
拼音
所属合集
序
《遊洞庭湖湘》是唐朝詩人張說所做的詩詞之一。表達詩人懷才不遇,一身才學無法得以舒展的憤懣。但是卻仍然抱有希望,希望有日得人欣賞,得人重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緬邈:遙遠而渺茫。
- 洞庭岫:洞庭湖中的山峯。
- 蔥蒙:青翠迷濛。
- 剖竹:古代官吏分發竹簡以示職權,此處指做地方官。
- 窮渚:偏遠的小洲。
- 維舟:系船。
- 窈窕:深遠曲折的樣子。
- 崎嶇:山路不平。
- 巖壇:岩石上的平臺。
- 壁字:可能是石刻文字。
- 靈草:傳說中的仙草。
- 霓裳:形容仙人的服裝。
- 覯:遇見。
翻譯
遠望那洞庭湖的山巒,翠綠的水汽瀰漫。 彷彿置身於太湖之中,只能遙望而不能觸及。 在這裏做一名小官,面對奇異的景色, 城池像是被束縛,官職如同束縛的絲帶。 每日無不想去探索,經過長時間才實現願望。 乘船破浪前行,沿着湖邊任意攀登。 深入雲霧繚繞的山谷,倚鬆休息,欣賞奇景。 岩石上的仙鶴掠過,石壁上的文字無人能識。 滴下的泉水如香乳般甘甜,懸崖上生長着神奇的草藥。 沉醉於幽深的美景,忘卻了霧氣和陽光的阻擋。 湖邊寒沙與水面齊平,霜葉的樹木在煙霧中挺立。 空蕩的宮殿只有想象,地下的通道難以探知。 在這裏修煉金丹,誰能擁有飛翔的翅膀? 誰能傳授九光祕訣,誰能獲得仙人職位? 紫色祥雲雖令人嚮往,清澈的潭水卻長久沉默。 若仙人的霓裳真的降臨,或許會在我的雲峯旁出現。
賞析
張說的這首詩描繪了他對洞庭湖湘的神往和探索。詩人以洞庭湖的秀美山水爲背景,通過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神祕仙境的好奇。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讚美,如「蔥蒙水霧色」、「巖壇有鶴過」,又有對自己官職的微妙感慨,「剖竹守窮渚,開門對奇域」。同時,詩人也流露出對仙道的追求,如「學金丹」、「九光要」等,但又透露出一種現實的無奈和對未知的敬畏,「空宮聞莫睹,地道窺難測」。全詩意境悠遠,語言優美,展現出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
張說的其他作品
- 《 贈工部尚書馮公輓歌三首 》 —— [ 唐 ] 張說
- 《 鄴都引 》 —— [ 唐 ] 張說
- 《 奉和同皇太子過慈恩寺應制二首 》 —— [ 唐 ] 張說
- 《 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 》 —— [ 唐 ] 張說
- 《 清夜酌 》 —— [ 唐 ] 張說
- 《 奉和聖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 》 —— [ 唐 ] 張說
- 《 雜曲歌辭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 》 —— [ 唐 ] 張說
- 《 侍宴隆慶池應制 》 —— [ 唐 ] 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