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帝
令色司馬何翩翩,警衣丞相獨求憐。
吾聞諧子稱嬖便,安得三公侔主權。
天下之心心同然,快意何當日自專。
封書還詔賴嘉宣,嘔血髡鉗青史傳。
主威未行王業遷,平孺安能復秉鞭。
哀帝堪哀非六年,麒麟殿上已傳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令色:美好的容貌。
- 司馬:古代官職,此處指高官。
- 警衣:指穿着警衛服裝。
- 丞相:古代官職,相當於宰相。
- 諧子:指善於協調的人。
- 嬖便:寵幸和便利。
- 三公:古代官職,指太尉、司徒、司空,是最高的官職。
- 侔:相等,相當。
- 主權:最高的權力。
- 封書還詔:指封還皇帝的詔書,表示不同意。
- 嘉宣:指好的宣言或政策。
- 嘔血髡鉗:形容極度痛苦和折磨。
- 青史:史書。
- 王業:指帝王的基業。
- 平孺:指年輕的皇帝。
- 秉鞭:執掌政權。
- 哀帝:指歷史上某個哀傷的皇帝。
- 麒麟殿:宮殿名,象徵吉祥。
翻譯
那位容貌美好的司馬是多麼地翩翩風度,穿着警衛服裝的丞相獨自尋求皇帝的憐憫。我聽說善於協調的人因爲寵幸而得到便利,怎能允許三公與皇帝的權力相等。天下人的心意都是相同的,對於快意的事情,怎能總是由皇帝一人專斷。封還皇帝的詔書並依賴好的政策宣言,極度痛苦和折磨的情景在史書中流傳。皇帝的威嚴未能實施,帝王的基業已經轉移,年輕的皇帝怎能再次執掌政權。哀帝的悲哀並非只有六年,麒麟殿上已經傳出了賢者的消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代官職和政治現象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權力分配和政治運作的深刻思考。詩中「令色司馬」與「警衣丞相」形象生動,體現了對高官的描繪和對政治角色的關注。通過對「三公侔主權」和「天下之心心同然」的討論,詩人表達了對權力平衡和民意的重視。結尾處對「哀帝」的哀悼,以及麒麟殿上傳賢的敘述,增添了歷史的滄桑感和對未來的希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政治的獨到見解。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伏夜苦暑神遊四景意可清涼夕庭梧雲 》 —— [ 明 ] 郭之奇
- 《 送鄒石可出守襄陽三首 》 —— [ 明 ] 郭之奇
- 《 莊稱古人其備備列六經祖憲之思尊孔至矣 》 —— [ 明 ] 郭之奇
- 《 再和人日同潘宮詹共酌之韻 》 —— [ 明 ] 郭之奇
- 《 道中逢雨再成其一 》 —— [ 明 ] 郭之奇
- 《 七哀章哭宋爾孚 》 —— [ 明 ] 郭之奇
- 《 古今人多作留春詩而莫有留夏者感而賦之 》 —— [ 明 ] 郭之奇
- 《 寄懷方肅之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