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南唐三主

老臣知誥是耶非,攘國移宗自古稀。 鏡裏白髭催受冊,宮中羽服遂成衣。 呂嬴陰易休誇異,徐李明分孰敢譏。 遙遙華胄吳王恪,簌簌悲啼楊璉妃。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始失威。 受禪老臣捐客去,喜諛新嗣倚輕肥。 舍華事狄先幾昧,克建摧荊逸氣飛。 把淺兵收貪小費,浮樑師至已長揮。 博徵枉盡茶鹽利,紙甲虛堅堡壁圍。 孫晟南冠休痛哭,仁贍東首漫歔欷。 牀鬥千人俱浪死,陰謀五鬼尚依違。 國主江南終易號,小朝時就大朝晞。 事不可知至後世,爲子孫計莫徒祈。 一家天下難共榻,兩家父子豈殊扉。 上江丸蠟空遙恃,若水絲繩出近磯。 治裝早向汴梁赴,李籍還同曹劍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攘國:篡奪國家政權。
  • 羽服:道士的服裝,指迷信活動。
  • 呂嬴:指呂不韋和嬴政,呂不韋幫助嬴政成爲秦王。
  • 徐李:指徐福和李斯,徐福爲秦始皇尋找仙藥,李斯爲秦朝宰相。
  • 華胄:顯赫的後代。
  • 簌簌:形容眼淚紛紛落下的樣子。
  • 受禪:接受禪讓,指通過禪讓方式獲得皇位。
  • 輕肥:指輕佻浮華的生活。
  • 先幾:預兆,先兆。
  • 浮樑:古代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
  • 紙甲:用紙做的甲冑,比喻不牢固的防禦。
  • 南冠:指囚犯。
  • 東首:指向東方的頭,比喻歸順或投降。
  • 歔欷:嘆息聲。
  • 牀鬥:牀上的爭鬥,比喻內部的爭鬥。
  • 陰謀:祕密策劃的計謀。
  • 五鬼:指五種不祥之物,這裏比喻不利的因素。
  • 依違:猶豫不決。
  • 小朝:小規模的朝代。
  • 大朝:大規模的朝代。
  • :破曉,比喻朝代的更替。
  • 丸蠟:指密封的蠟丸,比喻祕密。
  • 絲繩:細繩,比喻脆弱的聯繫。
  • 汴梁:今河南開封,古代的重要城市。
  • 李籍:指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
  • 曹劍:指曹操,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

翻譯

老臣知誥是否正確,篡奪國家政權和改變宗族自古以來就很少見。鏡中的白髮催促他接受冊封,宮中的道士服裝終於成了他的衣裳。呂不韋幫助嬴政成爲秦王,徐福和李斯的功績誰敢嘲笑。遙遠的顯赫後代吳王恪,楊璉妃的眼淚簌簌落下。時運來時天地都助力,時運去時英雄也失去威風。接受禪讓的老臣離去了,喜歡奉承的新繼承者依賴輕佻浮華的生活。放棄華麗的預兆,摧毀荊棘的逸氣飛揚。在淺水區收兵貪圖小利,浮樑船到來時已經長揮。過度徵收茶鹽稅,紙甲虛堅的堡壘被圍。孫晟作爲囚犯不必痛哭,仁贍向東方的頭不必嘆息。牀上的爭鬥導致千人無謂死亡,祕密策劃的計謀和五種不祥之物仍然猶豫不決。國主在江南最終改變稱號,小規模的朝代隨着大規模的朝代破曉。事情不可預知到後世,爲子孫計謀不要只徒勞祈求。一家天下難以共枕,兩家的父子怎麼會有不同的門扉。上游的密封蠟丸空自依賴,若水的細繩出自近處的礁石。早些時候準備前往汴梁,李淵的籍貫和曹操的劍一同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顧,表達了對權力更迭、英雄命運和時運變遷的深刻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精通和對時局的洞察。通過對老臣、新嗣、英雄等角色的描繪,反映了作者對權力、命運和人性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憂慮。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