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臺勝覽送江右蔣舉人還鄉

· 陳繗
有客飄然不世塵,青雲洞府賞芳春。 桂花香裏聲名舊,池草吟邊風景新。 爲吊蘇胡遺宦跡,卻憐趙宋謫賢人。 那堪懷古悲窮達,委質須爲骨鯁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瓊臺:指仙境中的樓臺,這裏比喻美好的地方。
  • 江右:古代地理概念,指長江下游以西地區,今多指江西省。
  • 飄然:形容舉止輕盈、超脫。
  • 不世塵:不沾染世俗塵埃,比喻超凡脫俗。
  • 青雲洞府:比喻高遠的隱居之地或仙境。
  • 桂花香:桂花香氣,常用來象徵秋天的美好。
  • 池草吟:在池邊吟詩,形容文人的雅緻。
  • 蘇胡遺宦跡:指蘇胡(可能是指蘇軾)留下的官場事蹟。
  • 趙宋謫賢人:指宋代被貶謫的賢人,如蘇軾等。
  • 懷古:懷念古代的人和事。
  • 窮達:貧窮與顯達,指人生的起伏變化。
  • 委質:指歸順、效忠。
  • 骨鯁臣:比喻忠誠正直的臣子。

翻譯

有一位客人舉止輕盈,超脫世俗,他在仙境般的青雲洞府中欣賞着美好的春天。在桂花的香氣中,他的名聲早已遠揚;在池邊吟詩時,眼前的風景顯得格外新鮮。他爲了憑弔蘇胡留下的官場事蹟,又感慨趙宋時期被貶謫的賢人。在懷古之中,他不禁感嘆人生的起伏變化,決心要成爲一位忠誠正直的臣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超凡脫俗的客人,在仙境般的環境中欣賞春光,同時表達了對古代賢人的懷念和對忠誠正直品質的追求。詩中運用了桂花香、池草吟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高雅脫俗的氛圍。通過對蘇胡遺宦跡和趙宋謫賢人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和對人生起伏的感慨。最後,詩人以成爲骨鯁臣的決心,展現了對忠誠正直品質的堅定追求。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