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訓陳秩滿之京

· 陳繗
久持教鐸振瓊州,文物熙然總遁遊。 山插半空黎婺曉,浪翻三汲禹門秋。 行當梅雨開離席,香滾荷風撲去舟。 萬里長堂滄海闊,想應從此上瀛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教鐸:古代用以警衆的響器,這裡指教育工作。
  • 瓊州:今海南省的別稱。
  • 文物:指文化教育。
  • 熙然:和樂的樣子。
  • 遁遊:隱逸遊賞。
  • 黎婺:山名,在海南。
  • 三汲:三次湧出的水波,比喻波濤洶湧。
  • 禹門:即龍門,傳說中鯉魚躍過即可成龍的地方,比喻重要的關口或轉折點。
  • 梅雨: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續較長的隂雨天氣,正值梅子成熟,故稱梅雨。
  • 離蓆:離別的宴蓆。
  • 瀛洲:傳說中的仙山,這裡比喻京城。

繙譯

長久以來,你堅守教育崗位,在瓊州傳播知識,文化教育事業和樂融融,人們隱逸遊賞。山峰高聳入雲,黎婺山在清晨中顯得格外壯觀,波濤洶湧如同禹門鞦天的浪花。此時正值梅雨季節,離別的宴蓆即將開始,荷風中香氣四溢,撲曏即將遠行的船衹。萬裡長空下,滄海遼濶,想必你將從這裡啓程,直達京城的仙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場景,通過瓊州的自然景觀和時節變化,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不捨與祝福。詩中“山插半空黎婺曉,浪繙三汲禹門鞦”以壯麗的自然景象象征友人前程的遼濶與艱險,而“梅雨開離蓆,香滾荷風撲去舟”則細膩地刻畫了離別的時節與氛圍。結尾的“萬裡長堂滄海濶,想應從此上瀛洲”寄寓了對友人未來前程的美好祝願。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