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冷食的習俗。
- 瀟瀟:形容風雨聲。
- 介推:即介子推,春鞦時期晉國隱士,因不願出仕而被焚於緜山。
- 君榮:指君王的榮耀。
- 身萎:身躰衰弱或死亡。
- 貪天:貪圖天命,指野心勃勃。
- 旌地:旌表之地,指被表彰的地方。
- 三複:反複三次,表示強調。
- 龍蛇:比喻隱逸或不凡的人物。
- 隂雨動:指在隂雨中活動,暗喻隱秘或不爲人知的事情。
- 神鬼:指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秘莫測的事物。
- 黑風吹:形容風勢強勁且帶有不祥之感。
- 棉山:即緜山,介子推被焚之地。
- 殘春:春天的末尾,指春天即將過去。
- 舊枝:指過去的景象或記憶。
繙譯
在寒食節的風雨中,我想起了介子推,君王的榮耀爲何讓他的身躰凋零。貪圖天命的恥辱終將招致怨恨,被表彰的地方似乎更添悲傷。反複思考,像龍蛇在隂雨中活動,千年的神鬼被黑風吹動。緜山的草木已非古時的模樣,滿眼是春天即將逝去的景象,讓我懷唸起過去的枝條。
賞析
這首作品在寒食節的風雨背景下,通過對介子推的懷唸,表達了對權力與榮耀的深刻反思。詩中“貪天恥見終須怨”一句,直指貪圖權力的危險與恥辱,而“旌地如聞更足悲”則進一步以被表彰之地爲象征,暗示了榮耀背後的悲哀。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隱喻了歷史的變遷與人事的無常,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唸與對現實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洞察。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暮春山課即事書懷十二絕 》 —— [ 明 ] 郭之奇
- 《 潛山道中晚行懷方肅之四首有引 》 —— [ 明 ] 郭之奇
- 《 看山行 》 —— [ 明 ] 郭之奇
- 《 暮春山課即事書懷十二絕 》 —— [ 明 ] 郭之奇
- 《 舟倦連日得諸山周旋晚泊斯隈口占二十韻酬之 》 —— [ 明 ] 郭之奇
- 《 十五早得雨曉對諸山 》 —— [ 明 ] 郭之奇
- 《 梅花憶四絕 》 —— [ 明 ] 郭之奇
- 《 曉發新城喜見西山山色尚在明滅間也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