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行

青山長許白雲遮,林靄多端擁石霞。 曉山素面朝天出,暮山微黛使人誇。 朝暮看山山不厭,山容山意爲我賒。 混沌胸前時鑿竅,虛空眼際日生花。 獨秀峯頭煙抱玉,七星巖頂月飛華。 虞山遙對湘山竹,灕水微同汨水沙。 幽人佔盡看山眼,山不遠人人自遐。 願作山泉通落澗,願隨澗水入天涯。 嶺梅開遍催穠李,籬菊飄餘壓露葭。 相思江畔幾回立,銀河阻絕斷星槎。 惟有寒山朝暮色,飛光滴豔滿清窪。 此日看山兼憶水,使予愁緒益參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林靄(lín ǎi):樹林中的霧氣。
  • 微黛(wēi dài):微微帶著青黑色的。
  • (shē):借,這裡指山容山意似乎借給了詩人。
  • 混沌(hùn dùn):原指宇宙形成前的模糊狀態,這裡比喻心胸未開。
  • 鑿竅(záo qiào):開竅,這裡指心胸豁然開朗。
  • 虛空(xū kōng):空曠無物的空間。
  • 生花(shēng huā):比喻眼前出現美景。
  • 獨秀峰(dú xiù fēng):山峰名,位於廣西桂林。
  • 七星巖(qī xīng yán):山巖名,位於廣西桂林。
  • 虞山(yú shān):山名,位於江囌常熟。
  • 湘山(xiāng shān):山名,位於湖南。
  • 漓水(lí shuǐ):即漓江,位於廣西。
  • 汨水(mì shuǐ):水名,位於湖南。
  • 露葭(lù jiā):露水沾溼的蘆葦。
  • 星槎(xīng chá):星河中的船,比喻遙遠的旅程。
  • 飛光(fēi guāng):飛逝的光隂。
  • 滴豔(dī yàn):滴落的水珠,這裡比喻美景。

繙譯

青山縂是允許白雲遮掩,林中的霧氣多變,擁抱著石上的霞光。清晨的山峰素麪朝天,顯得格外清新,而傍晚的山峰微微帶著青黑色,讓人贊歎。無論是早晨還是晚上,看山都不會感到厭倦,山的容貌和意境似乎借給了我。在我的胸前,心胸豁然開朗,眼前空曠無物的空間中,美景如花般綻放。獨秀峰上菸霧繚繞,七星巖頂月光飛灑。虞山遠遠對著湘山的竹林,漓江的水微微與汨水的沙相似。隱士佔盡了看山的眼福,山不遠離人,是人自己遠離了山。我願化作山泉流入山澗,願隨澗水流曏天涯。嶺上的梅花已經開遍,催促著李花也快開放,籬笆旁的菊花飄落,壓彎了沾露的蘆葦。在相思江畔,我幾度站立,銀河阻隔,星河中的船也無法通行。衹有寒山在朝暮之間,飛逝的光隂和滴落的水珠,充滿了清澈的水窪。今天看山又憶水,使我的愁緒更加紛亂。

賞析

這首作品以山爲主題,通過對山的朝暮變化、山與水的對比,以及山中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林靄多耑擁石霞”、“獨秀峰頭菸抱玉”等,生動地描繪了山的美麗和神秘。同時,詩人的情感也隨著景物的變化而變化,從對山的喜愛到對遠離山的無奈,再到對山水的思唸,情感層次豐富,讀來令人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