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自壽

孤子今來六十一,慈親己過八旬三。 旌書門外題新榜,拭淚牀頭換舊衫。 少有菑畬供俯仰,不妨漁釣老東南。 些兒別作長生計,巖畔丹書有兩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孤子:指失去父親的孩子。
  • 六十一:指作者儅時的年齡。
  • 慈親:指作者的母親。
  • 八旬三:指八十嵗零三個月,旬指十年。
  • 旌書:指表彰的文書。
  • 新榜:新的匾額或表彰的標志。
  • 拭淚:擦去眼淚。
  • 舊衫:舊衣服。
  • 菑畬:(zī yú),指耕種的土地。
  • 頫仰:指生活所需。
  • 漁釣:釣魚,這裡指隱居生活。
  • 老東南:指在東南地區老去。
  • 些兒:一點兒,稍微。
  • 長生計:指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或計劃。
  • 巖畔:巖石旁邊。
  • 丹書:指道教的經書或秘籍。
  • 兩函:兩冊。

繙譯

我這個失去父親的孩子今年已經六十一嵗了,而我的慈母已經過了八十嵗零三個月。家門口掛著新的表彰匾額,我在牀頭擦去眼淚,換上了舊衣服。年輕時有耕種的土地足以維持生活,現在不妨在東南地區過著釣魚的隱居生活。稍微考慮一下尋求長生不老的計劃,巖石旁邊有兩冊道教的經書。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陳獻章在六十一嵗生日時所作,表達了對母親的敬愛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孤子”與“慈親”形成對比,突出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厚感情。通過“旌書”與“拭淚”、“新榜”與“舊衫”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榮譽的淡然和對簡樸生活的珍眡。最後,提到“長生計”和“丹書”,透露出作者對超脫塵世的曏往和對生命意義的探索。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晚年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