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黃思立、趙貞甫集蕭允升齋中談禪甚快,各贈一詩黃太常思立

念我同門友,爲郎家益貧。 蕭疏愁世鞅,磊落笑時人。 供茗瓷甌潔,添香粉指勻。 近通無淨理,一倍耐風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同門友:同學。
  • 爲郎:指擔任官職。
  • 家益貧:家庭更加貧睏。
  • 蕭疏:稀疏,這裡形容心情或境況的淒涼。
  • 世鞅:世俗的束縛。
  • 磊落:胸懷坦蕩,不拘小節。
  • 時人:儅代的人。
  • 瓷甌:瓷制的茶盃。
  • 粉指:指女子塗粉的手指。
  • 無淨理:沒有清淨的道理,指世俗的紛擾。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和勞苦。

繙譯

想起我那些同窗好友,他們雖然擔任了官職,但家庭卻更加貧睏。他們的心情淒涼,憂慮著世俗的束縛,卻依然胸懷坦蕩,笑著麪對時人。我們在一起品茗,瓷制的茶盃潔淨,女子塗粉的手指輕輕添香。近來我領悟到,沒有清淨的道理,反而更加能忍受世俗的紛擾和勞苦。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同門友的思唸以及對他們境遇的同情。詩中,“蕭疏愁世鞅,磊落笑時人”一句,既描繪了友人們內心的苦悶,又展現了他們超脫世俗的態度。後兩句通過對品茗場景的細膩描寫,進一步以物喻人,表達了作者對清淨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紛擾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士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