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顏質卿齋頭限韻賦同潘去華

震旦同參少,長安雅聚難。 因君道眼別,令我酒懷寬。 匡坐藤蒲靜,幽談水月寒。 好將瞿氏說,留付子庸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震旦: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
  • 長安:古代中國的首都,這裏指代京城。
  • 雅聚:高雅的聚會。
  • 道眼:佛教用語,指洞察事物真相的智慧。
  • 匡坐:端正地坐着。
  • 藤蒲:藤製的坐墊。
  • 幽談:深奧的談話。
  • 水月:佛教用語,比喻事物的虛幻不實。
  • 瞿氏說:可能指佛教中的某種教義或理論。
  • 子庸: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道。

翻譯

在印度,能與我們共同參悟的人很少,而在長安這樣的京城,高雅的聚會也難以遇到。 因爲你的獨特洞察力,讓我的酒意也變得寬慰。 我們端正地坐在藤製的坐墊上,靜靜地交談,深奧的談話如同寒冷的水月一般。 願將瞿氏的教義,留待子庸來細細品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在長安的一次雅聚,通過對比震旦與長安的差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智慧的讚賞和對高雅交流的珍視。詩中「道眼」、「水月」等佛教用語的運用,增添了詩歌的哲理性和深邃感。結尾的「瞿氏說」與「子庸看」則暗示了知識的傳承與分享,體現了作者對學問交流的重視。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